唐代茶的饮法除煎茶法外,还有庵茶、煮茶等。
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为庵茶。“庵”(音yan)字原意为半卧半起的疾病,在此用来称庵茶,是夹生茶的意思。在唐代庵茶法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
唐代另一种饮茶法是唐以前就盛行的煮茶法,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种方法在唐代已经过时,陆羽就认为这种方法所煮出的茶“斯沟渠问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就如同应倒在沟里的废水一样不堪饮用,而世人一向的习惯就是这样的。现代民间喜爱的打油茶、擂茶等,则为原始煮茶遗风。
相关文章
- 黑茶煮茶器怎么泡? 你知道吗?
- 不同茶器的煮茶功效!
- 蒸茶器和煮茶器的区分
- 烧水煮茶,蕴含着无尽滋味的一泓清流
- 廖宝秀:唐代人怎样喝茶?唐代饼茶与煮茶考
- 信阳毛尖可以煮茶喝吗
- 需要煮的茶有哪些 煮茶需要注意什么
- 禅茶一味|独辟一隅,煮茶听雨
- 你知道煮茶炉具种类吗?王迎新《人文茶席》告诉你
- 冬日煮茶,请注意这三点
- 唐代的煮茶法并“微有声”称为一沸
- 煮茶器适合煮什么茶
本文地址:http://www.lzhh.net/tea/1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以及网友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茶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茶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