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竟不是顾景舟?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竟不是顾景舟?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是谁?

顾景舟?范大生?都不是,他叫唐凤芝,在紫砂壶史上,这是一个被淹没的名字,致使其在民国乃至宜兴建厂的紫砂制壶名家中缺席。

唐凤芝,清末民初出身于紫砂世家,16岁随其父唐顺洪学艺,他构思创作力极强,有过目不忘之美誉。少年心气都在紫砂里,无论光货花货还是方型圆型俱在手中,随着年岁增长,技艺日渐成熟,每有巧思,便化砂壶。

1943年,这时候的唐凤芝偏安一隅,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在壶界已稍有名气。外面传来消息,时局渐佳,他期盼着战火平息后,生计慢慢好起来。

两年后,在敌国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升起蘑菇云,抗日战争,也终于胜利。他迎来了一生中最为光彩,也是日后回想起来最为悲伤的一天。曾在自述中说:“那天,我穿上了崭新的中山装,台下照相的记者很多,皆是奔着我和我手里的壶来的,我微笑着示意,大概,那是我这辈子最体面的时刻。”

长达十四年的抗战终于落幕,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唐凤芝也是如此,这种欣喜之情,在他的手里,自然也化成了壶。为纪念抗战胜利,唐凤芝做了一把“抗日战争胜利壶”,壶上浮雕当时被称为抗战领袖的蒋公像,故名为“中正壶”。

此壶参加1946年3月10日开幕的苏州国货展览会,一经展出引起轰动,备受各界瞩目,当时的《中央日报》和地方报纸均发通讯大量报道,唐凤芝由此名动京沪。

也因此他当上了宜兴县参议员,他的壶被当时的报纸称为:“名震中外,视若珍宝”、“出品精良、驰誉遐迩”、“善于创新,工艺精良”、“籍示爱国热忱”,“来预定是壶者,有供不应求之势”,达到了一个手艺人事业的最顶峰。

唐凤芝并以此壶致赠去宜兴巡视紫砂陶业的孙元良将军获得嘉勉,使得当时政府要员、达官贵人,以能藏有一把唐凤芝紫砂壶为荣。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丁山的蜀山陶业合作社成立,当时唐凤芝被聘为技术骨干。旧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在新社会里唐凤芝认真工作,他认可并热爱新中国,1951年,他将抗日战争胜利壶的正面改成红五星,变成“国光壶”。

盖内落印(国光),壶底落大方章印(国光方圆天下万民团结共乐一九五一年题唐凤芝制)。

1958年,因为当年做的这把壶,他被开除了公职。即便如此,他仍制壶不辍,抟泥细作。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手艺人,即使曾经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他仍只是一个制壶匠,从心底热爱着民族家国。但命运似乎总在和他开玩笑,几年后,文革又至,那把壶又被用来大作文章,也成了他再也无法翻身的罪证。

“做壶的,心里想的是什么,自然做的就是什么了,我不懂什么政治,我就是一个做壶的。”

晚年的他,只能自己在家做几把壶变卖度日。村民常看到这个老人提着一筐“洋桶”壶去土窑上烧,窑工不给其好窑位,提回来的都是泥色发花的茶壸。

1972年,为紫砂付出毕生心血的老艺人抑郁而终,直到去世都没有得到“落实翻身”。在大时代的洪流里,一把壶改变了他整个人生,声名大显是此壶,籍籍无名亦是此壶。

所幸,随着世道廓清,海内升平,唐凤芝留下的许多优秀作品被收藏家们珍爱,也算是对这位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紫砂老艺人一点告慰吧!

相关文章

  1. 底槽清、红泥、段泥,这三类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种?
  2. 紫砂壶出水不畅怎样解决,决定紫砂壶出水效果的四个因素
  3. 时大彬简介,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
  4. 紫砂壶养不好,肯定忽略了这些
  5. 怎样挑选一把好的紫砂壶,首先你需要知道这些,避免入坑
  6. 怎样制作一把紫砂壶。
  7. 铁壶泡茶优势,比紫砂怎样?
  8. 紫砂壶泡什么茶最佳
  9. 闲置紫砂壶发霉,该怎么除去?
  10. 想要紫砂壶值钱,先学会紫砂壶护理!
  11. 为何紫砂茶具会有土味
  12. 立冬已至,又到了紫砂壶的高危季节!

本文地址:http://www.lzhh.net/tea/12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以及网友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茶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茶网处理。

上一篇2022-11-16 23:04
下一篇 2022-11-17 06:5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