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泥绘杨家
紫砂泥绘技艺,在清代发展乃是最为巅峰的,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给大家介绍过一些泥绘作品。
而少有人知的是,紫砂界出名的泥绘高手,现今可见的百万、近千万级别的传器,皆是出自于清代的杨氏一家。
他们便是杨季元、杨季初、杨履乾、杨履康、杨履曾。
从名字上亦能看出,季元、季初或为昆仲;履乾、履康、履曾或为兄弟伯仲,杨季元与杨季初皆是紫砂名工,二人善制笔筒、花瓶,精于泥绘,曾为宫廷制器。
杨履乾、杨履康、杨履曾亦是清代制陶高手,三人制器风格精致而又大度,在制砂和绘画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也曾为宫廷制器,多有紫砂壶。

2014年嘉德春拍
RMB3,680,000
此图构图均衡舒展,物象造型质直简练,房屋刻画一如界画,树干堆砌勾廓,疏密相参,层次分明,另一面绘制“芙蓉芦雁图”,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
此《芦雁图》为经典画意,以彩泥堆绘生动地描绘了江南一带的苇塘小景,作者以娴熟手法运用各色脂泥描绘夏雁的躯体及美丽的羽毛,刻画精丽严谨,造型生动自然,生活情趣饶足。

2011海士德春拍
RMB3,360,000
此件泥绘花鸟四方瓶为杨季元的代表作,其器型仿青铜器制,呈四方形,小方口,鼓腹,圈足外撇,肩上两边对称铺首衔环耳。
瓶口一圈凸起饰回纹,腹部通景彩泥绘纹饰,瓶的一侧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花鸟画。白色的玉兰花竞相绽放,绶带鸟静静立于枝头,长尾卷婉,美丽动人,引人遐思。整幅画面祥和安宁。

2017西泠印社秋拍
RMB9,775,000
杨季初泥绘技艺卓越,巧用堆、塑、抹、捺、染,以泥造境,以境传神。他设色典雅,且善于掌握主题质感,以粗砂揉入泥浆,堆塑斑驳的松干与皴裂的山石;以细砂入泥,摹写柔软衣物的编织感;以淡黄脂泥,描绘人物皮肤的平滑感;以淡薄墨泥,晕染出云淡风轻的夜云。

2013保利春拍
RMB5,865,000
直腹圆形,口底相若,璧式足,器身以掺砂团泥抟造,五色星砂点点,望如古雅绢画。外壁以彩色泥浆堆绘〈月下独酌图〉,御器良工杨季初采用「戈」字形构图,一棵虬曲老松,贯穿全幅。
诗仙李白醉态可掬,斜倚树侧,诗眼迷蒙地举杯邀月,穿过右上方的松枝,隐约可见夜云之间,明月如钩,白色酒杯与新月,遥相呼应。

2016西泠秋拍
RMB1,955,000

2016巨力春拍
RMB1,610,000
此壶身近正方形,高颈,溜肩,飞把,方流飘逸坚挺,方形隆起台形盖,钮为四方宝珠形,底部略成四足式托起整壶,使壶凌空,打破方器的沉重感。
壶身用泥堆绘亭台山水楼阁图,笔意娴熟流畅,转折处又或略显收敛,将直线与弧线巧妙的结合,又令整器透出灵秀动感之气。

2013嘉德春拍
RMB1,955,000
此壶直筒式似宫灯体,做工精湛,气度静穆。圆筒身,如意桥钮,高肩及圈足,三弯流伸展流畅,环形把榫接有力。
肩部及口盖饰以回纹一圈,泥绘山水图,画意气韵生动,尤见匠心独运,足可宝玩。

2013嘉德春拍
RMB1,840,000
身筒以泥绘八幅莲花荷叶附于其上,荷叶之间,疏密有致。盖面平中微凸,刻绘12种书体的“寿”字。
壶盖边缘以回纹连续装饰一圈,嵌盖式与壶口密合,三弯流伸展流畅,耳形鋬以竹节装饰,拿取稳当有力,泥绘荷花,画意气韵生动。

相关文章
- 用紫砂壶之前怎么温壶
- 紫砂壶为何要开壶
- 为何紫砂壶价格差别那么大
- 细节,决定了一把紫砂壶的成败
- 120CC紫砂壶投多少熟普洱
- 紫砂壶用宜红茶养最佳的原因
- 紫砂壶开壶的目的是什么
- 紫砂壶怕什么你知道吗?
- 普洱生茶为何不用紫砂壶泡
- 紫砂壶送人有没有讲究
- 明代幽人雅士以茶室为要,乾隆皇帝对紫砂极为推崇
- 闲置紫砂壶发霉,该怎么除去?
本文地址:http://www.lzhh.net/tea/13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以及网友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茶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茶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