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庄子的人生境界高,也知道那种境界叫逍遥。虽然可能无法亲身体会那种逍遥的境界。
但庄子留给我们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就是其智慧的精髓,细细品悟。或许获得关于天道人生至高无上的享受和启迪。
1.关于名利
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我观察那世俗所欢欣的东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的样子真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人人都说这就是最为快乐的事,而我并不看作就是快乐,当然也不认为不是快乐。
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
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和烦恼的。
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庄子说,在这个社会,“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除了生死之关,最过不了的就是名利之关了。
清朝时期,一次乾隆皇帝在船上游览大江风光。忽然从远处驶来一艘大船,船上站着很多人。
乾隆就问纪晓岚:“这些人为何而来?”纪晓岚思虑片刻,意味深长地说:“为名利而来!”
原来,这些官员得知乾隆皇帝要来此游览,特来此迎接圣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留恋束缚于名利,却并没有意识到,不管是名,还是利,都是身外之物。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我们应该驾驭外物,而不应该被物质所奴役。
所以,人生的真谛应最终归结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上。这样才能生于物而又超然物外。
2.关于生死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
庄子自己在临死前,心情非常平静,而弟子们则计划厚葬老师,
庄子说:“我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璧,星辰做珠玑,万物做殉葬,有什么比这个更好呢?”
庄子认为生死不过是一种自然变化,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终了就是新的开始。
因此,庄子说:“相忘以生,无所终穷。”忘怀生死,心灵与道合一,也就无所谓终结,无所谓生死。
人这一辈子,即使一生荣华富贵,但是最终也逃不过生死无常,旦夕祸福。
明白了生死,我们才能理解珍惜当下的意义所在,便能少些盲目的急躁与从众,
更勇敢的活出自我,才会全心全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用力爱自己所爱的人。
活着就是最大的福报,活着就要珍惜生命,珍惜和你爱的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感谢死亡,因为它,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3.关于是非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独自和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谴责是非,和世俗一同居处。
仅仅一句,便已经为我们交付了那安稳活于世间的钥匙——息是非。
人间的一切纷争,莫不因是非起。纷争之下是痛苦,痛苦背后是得失,得失背后是取舍,取舍的背后,正是是非之念。
世间事皆有因果。祸从口出,不说是非话,就不会种下招人忌恨的因;
灾因行起,不做搬弄是非之事,便不会有招致反噬的隐患。反之,人生只能是安稳的反面,终不消停。
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不与人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真正涵义。
所以“不谴是非”之前,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人多数时候之所以争,除了心中本有的贪欲,不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或者自己要比别人强吗?
做好自己,也就够了。
4.关于得失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
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
“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混沌得到了七窍,却失去了天性,失去了生命。
人生也是如此,有时费尽心思得到的,最终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而暂时失去的东西,最终却可能带来福报。
世上的事情,常常都是这样,有的人求得太急切,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有的人放弃了,却又得到了。
其实得得失失又算什么?最终还是都要失去的,只可惜很多人在得得失失里面失去了自己的心。
所以学会不求,实际是放下执念,问心无愧就好!
《周易》中有一句话叫“动则得咎”。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
不同的是,有些人在乎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有些人却在计较自己失去了哪些。
子路曾经问孔子,“君子也会感到忧愁吗?”
孔子回答说:“君子得失淡然,所以有终身之乐;小人患得患失,所以无一日之乐。”
小人才喜欢计较得失,君子真正计较的,是自己有没有更丰富,更立体,有没有获得更多的成长。
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别人的流言蜚语;不计较别人的偏见;不计较人生里的低潮,好运和幸福会不请自来。
5.关于命运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人间的一切苦,皆源于不肯接受;一旦接受,诸心顿息。能够接受命运,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大德行。
何谓命运?命运不是注定如此,而是明明有着万千可能,却偏偏发生了这一种。
命运也不是随它去,而是尽力之后,终不能改变,于是坦然放手。
老祖宗的教诲,没有比“尽人事,安天命”更凝练有力的了。
因为它说尽了所有人生的真相,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态度。
世间太多的事,都是无可奈何。人力有时尽,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时候,不要求全责备。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应该坦然接受,就是听天命。
命运或许强大,我们却可以放过自己。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拗不过命运,是我们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但能放过,便是命运对你无可奈何。
相关文章
- 绿茶叶储存方法
- 牛肉茶属于什么茶
- 金刚碧绿的辩别方法
- 怎样分辨机压壶、作假壶,购买到正宗的手工银壶呢?
- 绿茶变红了还能喝吗
- 曼糯属于哪个茶区
- 壶妹是什么意思
- 鹧鸪茶怎么泡,海南鹧鸪茶的冲泡方法
- 茶六君子是哪六个
- 普洱茶规格
- 半发酵茶有哪几种
- 玫瑰花茶每次喝多少
本文地址:http://www.lzhh.net/tea/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以及网友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茶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茶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