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及其文化,发源于寺院。
我国僧道,早在魏晋甚至更早,就已经把茶,作为有助于修行修炼的常用饮料了。
魏晋南北朝时,僧道已有尚茶之风。《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修行,“时饮茶苏一二升而已”。
到了唐代,寺院更是盛行饮茶助修。茶圣陆羽《茶经》记载了“煎茶法”,即源于丛林。《封氏闻见录》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提倡学禅饮茶,以致民间转相仿效,成为饮茶风俗。《五灯会元》更载有禅寺“饭后三碗荼”的“和尚家风”。
宋朝的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真诀,成为日本“国宝”。
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倡茶风尚。此后,传播到日本及世界多国。
日本茶书《山上宗二记》上指出,“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归依”。《茶禅同一味》阐述:“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僧人饮茶,不仅得享“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三德,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因此是修道的最好辅助。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禅茶逐步形成了自由的文化特色: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禅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
禅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
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品“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
禅与茶,象征着渊源流长的的中华民族美德,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是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章
- 禅茶一味|孤独,与生俱来
- 禅茶一味|隐于繁华,静于喧嚣
- 禅茶︳世无净土,唯有释然
- 禅茶一味|不惧岁月,以梦为马
- 禅茶一味|无生妄想,本自清净
- 禅茶一味|浮生枕上蝶,怜取眼前人
- 禅茶一味|高山风雨,父爱无疆
- 禅茶一味|境由心造,细品人生
- 禅茶一味|旧事重温,老茶新续
- 何为禅茶文化,在于包容和分享
- 禅茶一味|青青翠竹,郁郁黄花
- 禅茶一味|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本文地址:http://www.lzhh.net/tea/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以及网友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茶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茶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