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清顾炎武《日知录》)这就是说,原本当做药用或菜食的茶,大约到了秦以后才当做饮料。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在这漫长的800多年间,茶的饮用采取混煮羹饮的方法。三国后魏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
到三国时期已制成紧压的饼茶,如采摘较粗老的叶子,再添加米汤黏合成形。煮茶有了一定的规范,先把饼茶在火上炙烤至呈红色,捣成茶末,然后放入瓷器中,倒入煮沸的水,再与葱、姜、橘皮等拌和后饮用。这种混煮成羹的茶饮料在西晋的文献中又被称为“茶粥”。
傅咸(239—294年)在《司隶教》中记述蜀妪卖茶粥的“南市”是在河南洛阳。由此可见,饮用混煮成羹的“茶粥”的风俗,晋时已从巴蜀一带扩展至中原地区。
相关文章
- 科学饮茶,长期陈放的茶叶,还能喝吗
- 俄罗斯人的泡茶饮茶习惯文化
- 茶典故“隋文帝饮茶医头痛”隋朝饮茶,蔚然成风
- 冬季饮茶,茯茶适合什么人喝
- 世界饮茶风情(南美洲篇)——阿根廷马黛茶
- 冬日饮茶为何需要先温壶?
- 作为一名茶客,怎样健康饮茶
- 中国饮茶发源地点介绍
- 摩洛哥人爱喝薄荷茶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 伊朗人饮茶不见茶
- 明朝茶史茶叶发展及饮茶文化介绍
- 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中国茶道七大类型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lzhh.net/tea/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以及网友分享,本文观点不代表爱茶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茶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