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俄罗斯的饮茶习惯介绍
俄罗斯的饮茶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早餐时喝茶,一般吃夹火腿或腊肠的面包片、小馅饼。午餐后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时加果酱、奶油、柠檬汁等。特别是在星期天、节日或洗过热水澡后,更是喜欢喝茶。他们把喝茶作为饮食的补充,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俄罗斯民族一向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许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习惯,当你到其家做客时,主人通常会问:“您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假如你选择喝茶,主人就会说:“我这就把茶煮上。”喝茶可谓是他们的一大嗜好。乌德赫人也请一般客人及所有旅行者喝茶...
伊朗人饮茶不见茶
伊朗人喜欢饮茶,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离不开茶,许多伊朗人一天喝十五六杯茶是最平常的事。这是因为伊朗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况且饮茶还能提神、健身、醒胃、清肠,何乐而不为呢!在伊朗的大小城镇到处都有卖茶的茶室或茶摊,饮茶消费成了伊朗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笔消费。 他们最喜欢喝红茶,国内的红茶产量远远不够国人的饮茶消费,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消费量,要从国外进口。 伊朗人饮茶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饮茶见汤不见茶。斟到茶杯里的茶汤是一杯纯净的红橙色的茶汤,分毫茶叶末也没有。茶壶里的茶叶经过过滤,斟入茶杯的茶汤是泡好的纯茶汤。他们泡茶用的水壶...
安溪以茶闻名于世
据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印纹陶片考证,安溪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当时的原住民闽越人聚居在西溪上游两岸,狩猎捕鱼,留下了许多原始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经考古调查,在安溪金谷镇的望云山、参内乡的石墓头山、湖头镇的郭坂山和中蔡山、蓬莱镇的美滨路尾山等地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代遗址17处,成为安溪地区人类历史研究的实物例证。 古代安溪在未成为单独的行政区之前,其所属名号变换繁纷,难以细述,只能简扼言之。据方志记载:在夏商两代,安溪区域属扬州(按《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安溪以茶闻名于世,出产铁观音、...
元稹《贬江陵途中寄乐天、杓直》茶诗作品详解
【贬江陵途中寄乐天、杓直】 元稹想到江陵无一事,酒杯书卷缀新文。 紫芽嫩茗和枝采,朱橘香苞数瓣分。 暇日上山狂逐鹿,凌晨过寺饱看云。 算缗草诏终须解,不敢将心远羡君。 【释义】 紫芽嫩茗和枝采,将初生的嫩茶叶连带细枝一起采摘。 【详解】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元稹任左拾遗。五年,得罪权贵,贬江陵府士曹参军。此诗是作者在贬谪江陵途中寄白居易、李杓(biāo)直(即李建)两人的诗。诗全题为《贬江陵途中寄乐天、杓直,杓直以员外郎判盐铁乐天以拾遗在翰林》。当时,白居易在翰林院,李杓直寄居荆州三十多年,以员外郎兼管盐铁征税事。 ...
茶叶故乡各色茶被赋予了雅致的名称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种茶、品茶历史悠久,产茶量极为丰富。因疆土广袤,各地环境气候不尽相同,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茶树的生长习性各式各样,摘下来的鲜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又产生不同的特性。目前茶的分类有很多标准,尚未统一,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茶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功效方面相比较又各有千秋。 根据生长地特有的文化背景,综合茶叶本身的特性,中国很多名茶被赋予了各色雅致的名称,令人只看茶名便已产生好感,亟待享受品饮的乐趣。深入了解其背后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已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一道别致的亮丽风景。 ...
喝茶是人生一大雅“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喝茶是人生一大雅 中国人好茶,中国的文人尤其好茶,甚至“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为古代文人生活七雅事之一,茶事之雅可见一斑。 “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赌书消得泼茶香”,茶让文人、读书人的生活多了一份闲淡的清雅意趣,而中国的文化史中更是随处可见文人、读书人与茶之间的雅事、逸事。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茶圣陆羽虽生而“不知何许人也”,又“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只因结下了一份牵绊和一生的茶缘,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更留下了诸多嗜茶爱茶、以茶会...
陆放翁“分茶”之戏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名为《临安春雨初霁》。诗文内容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准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香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写下这首诗作时,陆游已是六十二岁高龄。 虽然这首诗并非通常所讲的茶诗,却也写出了“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绝妙的咏茶佳句,因此历来为嗜茗者所津津乐道。细细读来,可以惊喜地发现不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寓意深刻,这句分茶的名句,同样意境深邃,诗人一生力主恢复中原,抗击金赦,然而他的爱国...
东溪试茶录“壑源”
壑源(叶源附) 建安郡东望北苑之南山,丛然而秀,高峙数百丈,如郛郭焉。(民间所谓捍火山也)其绝顶西南下视建之地邑(民间谓之望州山)山起壑源口而西,周抱北苑之群山,迤逦南绝其尾,岿然山阜高者为壑源头,言壑源岭山自此首也。大山南北以限沙溪,其东日壑水之所出。水出山之南,东北合为建溪,壑源口者,在北苑之东北,南径数里。有僧居曰承天,有园陇北,税官山,其茶甘香特胜。近焙受水,则浑然色重,粥面无泽。道山之南,又西至于章历,章历西曰后坑,西日连焙,南口焙山,又南日新宅,又西日岭根,言北山之根也。茶多植山之阳,其土赤埴,其茶香少而黄白;岭根有流泉,清浅可涉,涉泉而南,山势回曲,东...
白居易 两碗茶
两碗茶 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今茶诗,除卢仝的《饮茶歌》外,最著名的当数白居易的《两碗茶》了: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处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当然,更不能忘记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虽不是茶诗,其著名则远胜于白居易的或任何人的任何茶诗,其中几句,读过点古诗的人,人人都能背诵出来。 弟走从军阿姨死,幕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茶与佛教禅宗介绍
茶与佛教禅宗 自古以来,寺庙与道观多藏于高山或密林中,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故历来就有所谓“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的说法。 我国最早种植茶树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寺的僧人吴理真,他将七棵茶树植于清峰,被当地人称为仙茶。大唐天宝年间,唐朝廷在此建立了唐明皇的御购茶园,“蒙山顶上茶”由此闻名天下,这是佛教与茶最早的记载了。饮茶,从科学角度讲,对人体有诸多裨益。助消化、去血脂、生津利尿等等,而茶本身的淡与雅,又为人的修身养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乃至不少地方的人,一日无茶便口中无味,生活少趣。 佛教禅宗主张静气养性,提倡坐禅。暮鼓晨钟里...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普洱茶之乡,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时期都纷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而普洱茶又称之为“茶中之茶”。 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种饮茶习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其中,既有宫廷的华章、庙堂的雅乐,又有民...
下午茶中的四大名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
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享用下午茶时,英国人喜欢选择极品红茶,配以中国瓷器或银制茶具。所用的茶叶大多来自印度和中国。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和祁门红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深受英国人的青睐。 阿萨姆红茶 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大吉岭红茶 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拥有高昂的身价,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以五六月份的茶品质最优。大吉...
黄山毛峰原产地发展变化介绍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12]至于黄山毛峰的传播发展,从充头源古道走向和山民交往来看,大体分三步扩展: 第一步:以充头源为起点:(1)南沿溪水而下经大源、寺坪、黄柏山、双坑口到漕溪;(2)东越麻袋头到新田10华里及瓦窑坦、横路下;(3)西翻石头岭反复过8道河到汤口7.5公里。 第二步:(1)漕溪东北进碣石、福州、小圩;南下经长圩、西坑、杨家镇、郑村至...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字,书画字。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释义】 壑源茶,宋代茶名,因产于壑源而得名。黄儒《品茶要录》:“壑源在建溪。”建溪原为河流名称,其源在浙江省,流入福建建瓯县境内。这一带山川峻美,势绝如瓯,土质肥厚,盛产茶叶。南唐保大间,因此处所产之茶气味殊美,建北苑于此,焙制茶叶进贡。北苑茶入贡,市场上买不到北苑茶。而壑源与北...
元稹《茶》以茶为题诗详解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曾任监察御史。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详解】 《唐诗纪事》载:白居易分司东都洛阳时,朋友们到会心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元稹即以茶为题,写了这首“一七体”的宝塔诗。 此诗第一句一字领句,以后二至七句,自二字起,各句递加一字,各二句,叠积起来,形如宝塔。这种诗在形式上受到很大限制,要讲究艺术美。但此诗内容...
沈括《尝茶》茶诗赏析详解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尝茶】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详解】 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述:“茶芽,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惟牙长者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北人不识,误为品题,如雀舌、麦颗、极下材耳。” ...
世界各国饮茶方法介绍
卡尔梅克族茶。 卡尔梅克族的饮法。这种方法实际烹调的也是奶茶,但添加物没有那么多。这种茶通常不用砖茶而用散茶。先要把水煮开,然后投人茶叶,每升水约用茶一两(50克),然后倒人大量动物奶共同烧煮,分两次搅拌均匀,煮好滤去渣子,即可饮用。其实,这种煮茶方法和今之蒙古奶茶非常类似。不同的是,蒙古奶茶是用茶砖,而卡尔梅克族是用散茶。 印度马萨拉茶 马萨拉茶是印度人的最爱。制作简单,只需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即可。虽然制作简单,但喝茶的方式却奇特之极:茶汤调制好后,并非斟人茶碗或茶杯里,而是倒在盘子里,而且不是用嘴去喝,也不是用吸管吸饮,是伸出舌...
黄茶文化历史发展
黄茶历史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
茶叶的历史介绍
茶叶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距今大约有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制茶饮茶。茶叶起源认为是在我国西南的四川和云南。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茶、蜜……皆纳贡之。”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也证明饮茶最早起源于西南地区。依照当时的运输条件,饮茶之地,应为产茶之地。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做《神农本草惊》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
杜荀鹤《题德玄上人院》饮茶茶诗集详解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 【题德玄上人院】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详解】 上人,是对高僧的敬称。自古茶佛不分家,茶佛一体,茶禅一味。此诗中所记“解眠茶煮石根泉”,描述佛寺僧人坐禅时,借助饮茶驱除睡意,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
河州人的“刮碗子”茶
我们说的河州,就是今天的甘肃临夏市。它地处古代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的交会处,在古代属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正因为如此,它在古代是个物资集散地,也是一个茶叶的集散地,我国南方的茶叶就是由这里中转而运到中亚和欧洲的。河州的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河州人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河州人将饮茶称作“刮碗子”,有句民谣说:“宁丢千军万马,碗子不能不刮。”可见饮茶已经成为河州人的特殊嗜好。让人奇怪的是,河州并不产茶,他们却每天都离不开茶。在他们的生活中,走亲访友,带点茶叶是最体面的礼物。家里来了客人,要先用茶招待。至于订婚这类大...
茶艺表演的分类介绍
各种表演,大体可分为三类: 民俗茶艺表演 取材于特定的民风、民俗、饮茶习惯,以反映民俗文化等方面为主的,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的,以茶为主体的。如“西湖茶礼”、“台湾乌龙茶茶艺表演”、“赣南擂茶”、“白族三道茶”、“青豆茶”等。 仿古茶艺表演 取材于历史资料,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大致反映历史原貌为主体的。如“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唐代宫廷茶礼”、“韩国仿古茶艺表演”。 其他茶艺表演 取材于特定的文化内容,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以反映该特定文化内涵为主体,以茶为载体的,如“禅茶表演”、“火塘茶情”、“新娘茶”。 ...
普洱府思茅茶文化的熏陶和慰藉介绍
在彩云之南的云南,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都是热门话题,说到普洱茶的起源,人们还是要关注一下普洱府的思茅。 地处滇南西部的思茅,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山间林中,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与普洱茶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思茅城,许多街道的名字都是以中国名茶命名的。在这里,茶室和茶楼星罗棋布,洋溢着悠悠的茶香,爱茶之人在这里得到了茶文化的熏陶和慰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蜒直上青藏高原,具有1800年的历史沧桑…… 思茅民间流传着一个由...
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贡茶茶诗鉴赏
【茶园十二韵】 作者:王禹偁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泉鸣玉甃,开宴压瑶罇。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诏,年年奉至尊。 【释义】 蔽芾(fèi),幼小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侔(móu),相等。桐华节,指清明节。 华(huá)胥梦,泛指入梦。 阊阖(chānghé)门,天门。甃(zhòu),井壁。 【详解】 王禹偁曾任贡茶督造。此诗描绘茶园景象,以...
茶叶的利用与传播
茶和其他作物一样,从发现到利用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可能是被作为食用或药用,并逐渐演变成饮料。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5年),茶生产有了发展,茶叶还混煮羹饮作为菜食。《晏子春秋》中载:晏婴在齐景公时(公元前547—前490年)虽身为国相,但吃的除了糙米饭和三五样荤食外,都是以茶叶当菜食。至今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仍沿袭古法,有“凉拌茶菜”和“油茶”等吃法。 《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南北朝任昉的《述异记》载“巴东有真香茗,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从秦汉时代,人们较关注茶的药用功能。 茶叶是祭祀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