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饮茶起源传说“神农说”
中国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因此数次中毒,但他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 有一天,神农氏又进山采药,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照着,不觉有些口干舌噪起来,便寻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忽然一片树叶飘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 神农氏本就有遍尝百草之誓,这次当然也不会错过。但由于几次教训,也不由得慎重起来,看看叶子,颜色清绿可爱,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凭着丰富的经验,神农氏知道它应该属于无毒的一种,便伸出舌头舔了舔,竟是苦涩异常。神农氏马上断定它是一种止渴提神的药,就是这...
俄罗斯茶俗饮茶文化介绍
俄罗斯茶俗 1.茶俗之源 俄罗斯茶俗至今才有250多年的历史。茶传人俄罗斯不久就本国化了。首先,沏茶用的器具应运而生。据说是乌拉尔地区的铁匠发明了“茶炊”的茶器。茶炊的构造类似我国火锅和大铜茶壶的混合体,内有炊膛,外有水龙头和把手,上有壶托,下有炉圈和通风口,旁有小烟囱。从发明至今,所用燃料先后有云杉球果、松明、煤油以及电。茶炊颇像大奖杯,也有更像是艺术品的球状、花瓶状、高脚杯状甚至蛋状茶炊。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故乡图拉被公认为是俄罗斯的“茶炊之都”。可以说,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是传统俄罗斯家庭生活的象征。由于...
宜宾早茶历史文化
在宜宾,茶树漫山遍野,茶歌也贯穿采茶人的生活。每到茶叶采摘季,漫步于宜宾各区县的茶山头,总能听到淳朴的茶农们自编自唱的采茶歌,他们寄情于茶,喻茶感事,让人透过歌声,就能感受到他们丰收的喜悦。 宜宾现存有100多首(个)茶歌、茶谚、茶传说,是宜宾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们流于口传,曾在各区县农村流行,多为采茶人即兴演唱。 茶歌有《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广茶》等,内容有如屏山的《儿茶歌》:“侧儿根满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屋头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盘菜,几根根……”还有...
张宾《夏日题老将林亭》茶诗鉴赏
张宾字象文,清河(今属北京)人。乾宁进士,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立蜀,任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详解】 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所以,此诗中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在荒凉冷落的侯门,离群索居。“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写老将利用辘轳将酒坛浸入井水中,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
严君《美人尝茶行》煮茶品茗诗详解
严君 严武,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刘秀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江。 【美人尝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详解】 此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美人睡后起来即煮茶、饮茶的情景,特别是“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四句,把美人煮茶品茗的动作神态逼真形象地表现出来。 李咸用与来鹏同时,工诗,不第,尝应...
古代茶文化宋代的点茶法介绍
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法(研膏团茶点茶法)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600年。 点茶的程序为炙茶、碾罗、候汤、烘盏、击拂,其关键的是候汤和击拂。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羽《茶经》记载:“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
苏轼《汲江煎茶》茶诗欣赏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七言律诗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一一OO),苏轼被贬在儋州(今海南岛儋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具体地反映了被贬远方的寂寞心情。
信阳毛尖的传说故事介绍
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筋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漂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
茶的现代功效之减肥功效
茶的现代功效之减肥功效 茶的功效中,属现代功效的下文共计列述20项。其中部分项目与中医功效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利水有 关等。 减肥,包括轻身与健美。肥胖病大都是因人体脂肪代谢失常,过多积聚所引起的。茶叶的减肥功效是由于茶多酚、叶绿素、 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茶多酚能溶解脂肪;叶绿素能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 作用。因而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作者:于观亭 ...
黔红历史渊源及发展
黔红又称贵州红碎茶,主要产于湄潭、羊艾、花贡、广顺、双流等大中型专业茶场。 贵州的产茶历史悠久,在陆羽的《茶经》里已作了明确的记述。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产红碎茶的茶场又分布在省的中部、北部、南部的丘陵台地域河谷盆地。由于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这些地区的大叶型品种、中叶型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长势旺,叶片厚,其内含物如氨基酸、茶多酚尤其丰富。山地土壤疏松肥沃,多为酸性和微酸性,具备了茶树生长的良好条件,为创制优质名茶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荷兰人曾这样评价过黔红茶:“我们审评过这些茶样,并认为品质优异,茶汤...
苏轼 试院煎茶 茶诗
试院煎茶 作者:苏轼朝代:宋 【诗词】: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
古代历史的茶文化“以茶待客”
? ? 随着晋代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化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饮进一步普及,茶饮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根据文献记载来看,晋代茶文化的特征 ?东晋时期,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地区的一般待客之物,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任育长,自过江,便失志。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 ...
名人与茶 袁枚 品茶评茶专家
名人与茶 袁枚 袁枚,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所着《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
中国茶历史文化及茶叶种植介绍
中国茶历史中的种植与品味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 中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
南京雨花茶历史文化
雨花茶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为南京特产。提起雨花茶,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晶莹圆润的雨花石。南京中华门外著名的雨花台原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讲到妙处天降宝花,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而产于雨花台的茶也因此而得名。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罕见,但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约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代,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的习俗。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一个名为《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讲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婆婆,每天清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老百姓们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来喝,奇怪的是,老婆婆从一大早叫...
茶趣话 蜀王封邑名“葭萌”
现今,我国的山、村、集、镇等,名称中带有茶和茗字的,大约930多处,在县的名称中带“茶”字的就只有湖南省茶陵县。茶陵在占代叫做荼陵。陆羽《茶经》现今,我国的山、村、集、镇等,名称中带有茶和茗字的,大约930多处,在县的名称中带“茶”字的就只有湖南省茶陵县。茶陵在占代叫做荼陵。陆羽《茶经》 荼陵之名开始出现于西汉,那个时候是荼陵侯刘沂的封地,因此又有个俗称荼王城。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说法,那时茶陵是长沙国十三个属县巾的一个。到了隋代荼陵县被取消,其属地合并到了湘潭,到了唐高祖的时候才恢复。然而很快在唐太宗时又一次被取消,到了武...
元代与明代泡茶的方式及文化
元代与明代饮茶 到了元、明时期,基本上摒除了饼茶,改成条形绿茶,所以饮茶时不再碾成粉末,而是全叶冲泡。明朝陆树声在《茶花记》中所叙述的方法是:当夏天炎热时,先把开水注入后放茶叶,可免水温过高,茶被烫熟;冬天寒冷,先放茶叶,后注开水,以免水温过低,茶味出得慢。 许次纾说:“茶具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易保持,大则容易散失。”茶具每天要用开水洗涤,用布巾擦干;杯中的茶渣必须先倒掉,然后再斟,否则损害茶味。还要揭开盖子查看,如水面起微波或蟹眼泡时,正是泡茶的最好时机。 泡茶的方式沿用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是以下投法最流行,且无四季的区别。由明清...
普洱茶的传说
在普洱茶的传说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孔明兴茶之说。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诸葛亮征南中之事,据历史记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二月诸葛亮大军出成都南下,乘船顺水到乐山,之后“五月渡庐”,渡金沙江进入今云南区域,之后“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到十二月还成都。 关于诸葛亮在云南区域内的具体活动时间无史书有具体记录,但从二月出师,五月渡金沙江,中间还顺流乘船用...
绿茶茶叶进化史介绍
《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后,茶叶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了5000年的沉淀,关于茶的记忆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 因为茶叶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所以在春秋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是将茶叶作为药用。到了秦汉时代,人们开始用茶做菜,主要是将茶煮成汤羹来食用,这就是最早的“茶食”。不过那时人们做“茶食”,还是取用茶消炎解毒的功能。到了汉朝,由于经济、文化的兴盛,茶作为四川特产进贡到京都长安、洛阳;同时,茶叶也从四川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是饮茶之风慢...
唐代饮茶煎茶庵茶煮茶方式
唐代茶的饮法除煎茶法外,还有庵茶、煮茶等。 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为庵茶。“庵”(音yan)字原意为半卧半起的疾病,在此用来称庵茶,是夹生茶的意思。在唐代庵茶法不仅在民间流传,在宫廷中也用此法饮茶。 唐代另一种饮茶法是唐以前就盛行的煮茶法,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种方法在唐代已经过时,陆羽就认为这种方法所煮出的茶“斯沟渠问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就如同应倒在沟里的废水一样不堪饮用,而世人一向的习惯就是这...
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茶诗欣赏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徐渭) 徐渭,明朝人,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徐渭晚年孤独一人,贫病交加。他一生嗜茶,无日不饮茶,与茶结成终身侣伴。他饮的茶多由友人馈赠供给,每得一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友人惠赠名贵虎丘茶,作者一边煎茶饮茶,一边吹着《梅花三弄》的笛曲,大有卢仝饮茶七碗、飘飘欲仙的感觉。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徐渭的茶诗中惠谢友人赠送香茗的诗颇多。 这是一首盛赞虎...
凉处快“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东坡兄跟茶一样,当然也是沸腾过的。1057年,二十一岁的东坡兄在欧阳修先生主考的礼部贡试里,脱颖而出,一把被朝廷摘下,好像一片好茶叶从眉山故树上摘了下来。如是年轻如是青春,真是一片好雨前清明茶啊。东坡兄是中国好茶系列里特香特醇的一叶。 好茶都不容易。好茶都经过日晒雨淋,经过砂锅炒,沸水泡。东坡兄还真热过,中举那些日子,东坡兄周围气候,几乎接近沸点。大宋的最高领导说了:苏轼与苏辙,这是老天给我送来的俩宰相啊。冲这话,东坡兄赴汤蹈火,纵身跳进了政治漩涡的滚烫水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篇又一篇策论自腹中迸发,结果热度过高,给烧坏了。北宋党争,...
信阳毛尖传说
信阳毛尖传说一 据传,它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间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瑶池的仙女们听说人间的鸡公山胜过仙宫的百花园,都想一饱眼福,便向王母娘娘...
湘西“吃”茶
杭州人吃茶是惯了的,不过那回在湘西才真正是“吃”了一回茶。 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世外仙境桃花源。时近中午,玩了半天均感有些肚饥力乏。这时导游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要带我们去吃擂茶。 来到茶室闹哄哄坐下,只见每桌都有十来人左右,团团坐定。桌上摆放了好几盘大蒜、花生、油条、馒头、包子之类,有耐不住饥的小伙子伸手想拿桌上的油条,被导游制止:“吃擂茶的规矩,茶来之前桌上的东西不能动。”那茶什么时候才来呢?导游微微一笑:“来了,来了。” 果然来了。只见几位衣着清爽的服务员手拎茶壶,从门外鱼贯而入。她们为客人一一揭开碗盖,将茶...
温庭筠《西岭道士茶歌》茶歌作品详解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音律,工诗词,但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西岭道士茶歌】 筠乳窦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详解】 山月当空的春天夜晚,在朋友的道观中,一边品尝令人齿颊留香的好茶,一边诵读道家的经典《黄庭经》,在超凡脱俗、冲淡闲适的雅兴中避开世俗的营营扰扰,诗人此时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