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关于茶文化的起源与传说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西汉时,茶已是一种高雅消遣;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到了春秋时代,茶叶开始投入市场,到王褒时候,茶叶已经是士大夫们生活的必需品。茶,从发现至今,由祭品到菜食,到药用,直到成为饮料,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茶叶因用途、地区、茶树生长形态不同等而有不同的名称。到了魏晋南北朝,茶成为日常饮料。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宋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明清,饮茶风气达到鼎盛。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开...

    2017-09-21 09:57:43
    652
  • 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探源

    普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县(即今宁洱县)命名之。于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此时所生产之“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最原始制法是直接将鲜叶生晒而成。后来,发展出杀青、揉捻等制程,在茶箐日晒后成为晒青毛茶,此即紧压精制加工的原料。清朝为普洱茶的极盛时期,《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宫廷贵族与风雅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兴。当时,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

    2017-09-21 06:04:23
    795
  • 阿根廷的马黛茶民族饮茶文化习俗

    南美洲出产一种叫做马黛茶的茶叶,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的意思。马黛茶以阿根廷的产量最多,成为马黛条的主要生产国。在阿根廷被奉为“国宝”、“国茶”。他们很喜欢马黛茶的滋味,这种马黛茶的味道很苦,外国人很难接受这种苦味;但是,阿根廷人祖祖辈辈饮用这种茶,不但早已习惯了这种苦味,还觉得这样的苦茶能够提神、爽口,越喝越觉得有味道,越爱喝。因此,饮用马黛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黛本是冬青科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通常称它为巴拉圭草,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每年的4-8月,是马黛茶丰收的季节。南美洲人把绿...

    2017-09-21 02:11:03
    828
  • 古代茶故事之“王肃与酪奴”

    北魏 杨之《洛阳伽蓝记》卷三载: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肃,即王肃,字恭懿,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因父亲王奂被齐国所杀,便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投奔魏国(今山西大同,是其国都)。魏孝帝随即授他为大将军长史,后来,王肃为魏立下战功,得"镇南将军"之号。魏...

    2017-09-20 22:17:43
    826
  • 顾渚茶园新貌

    宜兴古名荆溪,唐时叫阳羡,至宋时才改为宜兴。唐时,附近顾渚山所产的紫徇茶,因陆羽之品评,御史大夫李栖筠的进贡而成贡茶后,造成市镇的繁荣。明时,因散茶的流行,出现了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小壶,更使宜兴的声名,继贡茶之后再度鹊起,这是任何地方所未曾有的。 宜兴产土,质地细腻坚致,烧出来的器物为其他陶窑所不及,不但用在制壶,其他如瓦罐、花瓶、器皿、人物花鸟,无不具备,而且颜色五彩缤纷,有红、紫、白、和多种,由于器物之著名,传说附会即生,清代文人吴千在《阳羡名陶录》中就曾述说宜兴土的发现,是由于云游四方和尚的指引,才挖掘而发现,做成之壶,也因而极珍贵。 陶...

    2017-09-20 18:24:23
    755
  • 齐己《尝茶》一诗爱茶,情有独钟

    【尝茶】 作者:齐己 石屋晚烟生,松窗铁碾声。 因留来客试,共说寄僧名。 味击诗魔乱,香搜睡思轻。 春风霅川上,忆傍绿丛行。 【释义】 霅(zhá)川,水名。亦名云溪,在浙江吴兴市境。 【详解】 与齐己同时期的干康有《投谒齐己》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导门前是衲僧。”表明齐己有专门的“烹茶童子”。《尝茶》一诗,也表明这位高僧爱茶爱诗,情有独钟。 ...

    2017-09-20 14:31:03
    616
  • 庐山云雾的传说介绍

    庐山云雾的传说: 传说在花果山上当猴王的孙悟空,仙桃、仙果、仙酒吃腻了,一天,忽然想起喝喝王母娘娘喝的仙茶来了,于是决定去王母娘娘的仙茶园中偷些茶籽来,种在花果山上。那时,正值金秋季节。茶树已结籽,但孙悟空不知道茶籽该如何采集。这时正值一群多情鸟飞过,并答应为孙悟空采集茶籽。 多情鸟衔着茶籽正往花果山飞正,经过庐山上空时,庐山的美景竟把多情鸟吸引住了。领头鸟禁不住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也跟着唱了,茶籽纷纷从它们嘴里透过云雾掉入了庐山群峰的岩隙中,从此庐山到处长出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

    2017-09-20 10:37:43
    709
  • 茶文化里是否知道其至少有五大“最”

    月色朦胧的夜晚,翻开书,再来曲轻音乐,泡上杯美味的茶,在不知不觉中,握着手中的杯,想着书中的故事,苦涩中还留有些淡淡的甜味,犹如自己的人生,此时,你是否知道,我国茶文化的点点滴滴,是否知道其至少有五大“最”。 最早的茶学专著 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已被译成十几国文字。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是《茶经》中所记载,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

    2017-09-20 06:44:23
    837
  • 大观茶论之“地产”鉴赏

    《大观茶论》趙佶(宋) 《大观茶论》 地产 【原文】地产: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①,其味疏以薄②,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③,其叶疏以暴④,其味强以肆⑤,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 注释: ①其叶抑以瘠:抑,受抑制;瘠,瘦小。 ②其味疏以薄:疏,稀、少。〈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③土之性敷:敷,肥沃,敷腴。 ④真叶疏以暴:疏,疏展、充分展开。暴,脱落, ⑤其味强以肆:肆,放纵无节制。 ...

    2017-09-20 02:51:03
    720
  • 李商隐《茶亭》饮茶茶诗详解

    【茶亭】 李商隐 静得尘埃外,茶芳小华山。 此亭真寂寞,世路少人闲。 【详解】 “世路少人闲”,当人们在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而劳心费力、忙碌奔波时,耐得寂寞的诗人,独坐于小华山茶亭,远离尘世的喧嚣,悠然自得地静坐饮茶。这种心态和意境,正如宋代黄儒《品茶要录》中所谓“身世洒落,神观冲淡”,算是真正领悟了品茗的真谛。与此诗描写境界迥然不同的,有清代一位佚名诗人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所写的《上海洋场竹枝词》:“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

    2017-09-19 22:57:43
    860
  • 川藏煮茶介绍

    川藏煮茶 煮茶是流传在我国西部、北部、西南部的高原和偏远地区的一种传统的饮茶方式,多为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所用,上世纪初的川藏地区,多用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产品,饮时不加奶,称为清茶。 按照川藏地区的习惯,煮茶应煮至涩而不苦,而且由于当地饮食多盐多油,喝茶也必须加入少量食盐调味,以增进口感和补充体力。现在当地所用茶品,多为红茶和黑茶,经过简单熬煮即可装入银壶、铝壶、锡壶或不锈钢茶壶中,供一家几口人一起喝茶聊天。或在煮茶过程中加入花椒、姜片等,煮制调味茶,缓解高原地区气候不规则变化引起的身体不适,对轻微的感冒症...

    2017-09-19 19:04:23
    741
  • 茶与神农氏的渊源

    神农氏即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相传是茶树的最早发现者,古代农耕、医药的发明者。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肇始于何时,众说纷纭。几千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茶叶被发现、应用归功于神农氏,自他而始,据此为源。 传说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生于烈山(今湖北省随州九龙山南麓),长于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相传他是牛首人身,出生三天会说话,五天能走路,七天长齐了牙,三岁知道农耕之事。他是远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故称炎帝。其部落最初的活动区域在今陕西南部,后沿黄河向东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两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因此今...

    2017-09-19 15:11:03
    635
  • 茶碧绿轻盈如一位亭亭玉女

    你诞生在清明季节 你碧绿轻盈 如一位亭亭玉女 紫砂是你的憧憬 西湖有你而更美 陆羽为你颂歌 中国因你而命名 你是雅士的座上客 你是农家的七里香 你是解渴的饮料 你还是健身除病的良方 水因你而绿 你因水而明 你急急的展示 匆匆的沉寂 渐渐地舒展 慢慢的升腾 你的过程 犹如人的一生 来源:陇南日报

    2017-09-19 11:17:43
    727
  • 茶为何要倒七分满

    茶道文化中有“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之说,是因为酒凉茶热,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所谓“茶七酒八”是指主人给客人倒茶斟酒时,茶杯、酒杯满到七八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敬,不宜过满。那么,为什么茶倒七分为宜呢?原因有五个:一是茶水倒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二是品茶需要一遍遍品,一壶茶要平均倒好几杯,所以不可能一杯倒得太多。三是品茶时,不仅喝茶汤,还要看汤色、闻茶香,茶水太满品鉴起来不方便。四是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

    2017-09-19 07:24:23
    750
  • 一首描写斗茶场面的诗作“林下雄豪先斗美”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裾,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莫。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

    2017-09-19 03:31:03
    642
  • 茶诗茶词题朱丹《大明风韵》

    ——题朱丹《大明风韵》 沉沉古韵大明风,绿雪烟泉漫碧穹。 天上人间同此味,夺胎换骨又相逢。 注:绿雪,茶名,出安徽宣城。《随见录》云:“宣城有绿雪芽。”

    2017-09-18 23:37:43
    634
  • 潮汕啜乌龙饮茶习俗介绍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乌龙茶既是茶类的品名,又是茶树的种名。啜茶用的小杯,被称为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实是汉民族品茶艺术的展现。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 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

    2017-09-18 19:44:23
    699
  • 明代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是一部专门论述茶水的书

    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人,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期间。他从小跟随父亲游于姑苏、滁州、金陵等地,成年后的田艺蘅足迹遍天下。田艺蘅自幼喜好博览群书,天官、舆图、兵法、医卜、外典无不涉猎。但他的科举之途颇为不顺—— “七举不遇”,于是放浪西湖,优游山林。在倭寇骚扰东南期间,他曾组织义民“保障社里”。《明史》卷二八七《文苑传》有关于他的记载(附于其父田汝成传中):“性放诞不羁,嗜酒任侠。以岁贡生力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为人所称”。他的著作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作诗有才调,为人所称”。他的著作有...

    2017-09-18 15:51:03
    612
  • 藏族的酥油茶饮茶风俗及传说

    酥油茶,顾名思义,它是用茶、酥油和水等原料制成的一种日常饮料,藏族人之所以每日都离不开这种饮料。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空气稀薄,气候高寒,雨水稀少,蔬菜瓜果更少,而他们又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这就需要用茶来消解“其腥肉之食”和“青稞之热”,并用来补充营养成分的不足,因此酥油茶便成了藏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饮料。 传说酥油茶还是唐代的文成公主创制的。文成公主在出嫁前就非常喜欢饮茶,远嫁西藏时,她的嫁妆里就有很多箱各种名茶,藏民的饮食是以牛肉、牛奶和糌粑为主,水果、蔬菜极少,这就使得文...

    2017-09-18 11:57:43
    654
  • 桂东玲珑茶文化及历史渊源

    桂东玲珑茶历史渊源 桂东玲珑村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在明末清初年间,玲珑山上有一位山母仙,怜悯远道求生之客,一夜,亲自骑马到村里传授制茶仙法,对各农户都教三遍。一到拂晓,她来不及喂马,就匆匆腾云离去,至今玲珑山顶上还有一处称为马归槽的地方,形如马槽,终年蓄水不竭。玲珑茶以采摘细嫩、制工精巧而蜚声各地,随着时代的进步,制茶工艺又经科学改进而更臻完善。 ...

    2017-09-18 08:04:23
    665
  • 宣恩贡茶文化故事

    “鄂西宣恩有贡茶,茶叶之宝甲天下;当年捧茶献天子,‘皇恩宠锡’传佳话。如今茶香飘四海,色香味浓谁不夸;远方的朋友亲爱的客,请喝一杯宣恩茶。”这里所说的贡茶产地就是地处宣恩县城东15千米处的伍家台。 伍家台,因伍氏人居住此地而得名。伍氏祖籍湖南长沙府,迁来宣恩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伍氏始祖人称启老,启老年近八旬,到宣恩娶了一房年轻妻室,八十一岁喜得一子,取名之良。伍之良有三子,长子文海有一子名昌臣,伍昌臣即是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 起初,伍昌臣家境贫寒,在屋边开了六丘田,靠种植蓝靛出售度日。他种蓝靛的地方,原是一片茶栎树山,在开垦这块土地时...

    2017-09-18 04:11:03
    895
  • 茶艺术“采茶戏”发展出独立有关茶事剧种

    戏曲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唯一发展出独立有关茶事剧种——“采茶戏”的国家。 采茶戏主要流行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在不同的地区其名称也不相同,比如在广东称“粤北采茶戏”,在湖北则有“阳新采茶戏的地区其名称也不相同,比如在广东称“粤北采茶戏”,在湖北则有“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其中,江西的“采茶戏”最为普遍,种类也多。在江西采茶戏的剧种中就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

    2017-09-18 00:17:43
    682
  • 陆羽《茶经》规制茶具与茶仪

    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都是皇家用具,因此特别贵重,在质材上与陆羽规定的有所差别,但形制基本相同。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出土实物与文献,了解唐代使用茶具的情况。在地宫出土的茶具中有一个金丝结绦提梁笼子,是用金丝编制的,用途是盛装茶饼,是个贮藏茶叶的茶具。这个茶笼用具,在陆羽《茶经》里没有记录,有人认为这显示了陆羽定的茶具茶仪尚未普遍通行,所以皇室才会出现不同的茶具。其实,像这样贵重的金丝笼子,民间是绝对用不起的,民间贮存茶饼的用具,一定简单得多,可能就是竹笼,如同陆羽《茶经》“二之具”里说的采茶的“籯”。 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个银风炉,形...

    2017-09-17 20:24:23
    741
  • 茶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事记录

    中国茶业大事记 一、三皇时期(公元前2000年以前) 1、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中华儿女的祖先神农发现和利用了茶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经》中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前256年) 2、公元前1066年茶已开始园中栽培和作为贡品。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园有芳蒻、香茗”。这说明 确切记载的我国茶事已有3000年。 3、公元前316年前已有以茶命人、命地。 《华...

    2017-09-17 16:31:03
    756
  • 中式茶杯里的香港记忆

    中式茶杯里的香港记忆 作者 韩星童 王姝 一杯用中式茶杯盛装的咖啡,拉花加以点缀,中西元素合二为一,也是香港本身中西合璧的隐喻。 做过六年咖啡师的崔子康(Tommy)将自己第一间咖啡厅半路咖啡(halfwaycoffee)开在上环摩罗街附近,两边尽是古董店和手工艺铺头。 店铺前后门被打通,像一条幽静老巷,装饰以怀旧摆设,中学时代的木制长椅、收银用的锑煲(旧时街市主人盛装钱币的容器)、白色吊扇,还有飞机降落九龙城的旧相片,这些都是崔子康的收藏。 “这里像是另一个空间,而我在这里做着记忆流传的事。”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崔子康却对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充...

    2017-09-17 12:37:43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