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信阳毛尖茶叶传说

    信阳毛尖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

    2017-09-13 07:31:03
    784
  • 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介绍

    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 我们可以查到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输出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与蒙古的边境上就有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卖出茶叶。到了隋唐时期,随着边境贸易的逐渐扩大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茶叶以茶马互市的方式,经由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输送,中途穿过西伯利亚,最终到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自唐代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采取积极手段控制与藏区的茶马交易。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互市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贸易主...

    2017-09-13 03:37:43
    835
  • 杨嗣复《游报本寺》品茶诗

    【游报本寺】 杨嗣复 山房寂寂荜门开,此日相期社友来。 雅兴共寻方外乐,新诗争羡郢中才。 茶烟嫋嫋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 【详解】 中唐时期文人饮茶风尚的形成,是从山林禅寺开始的,其时文人的茗事活动多与寺院及僧人有关,最具代表性的茗事活动是茶会(或称茶宴)。茶会一般由僧人约集文人到寺院,也有文士在家约集僧人一起品茶,并借此为由清谈、赋诗。当时兴起的诗社,一般被称为“诗酒社”,但诗人社集时的饮料既有酒也有茶。牟融此诗,描写的就是文人社友相约到山寺品茶饮酒、赋诗论文的具体情景。 ...

    2017-09-12 23:44:23
    856
  • 乌龙茶文化历史及发展

    乌龙茶简介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

    2017-09-12 19:51:03
    808
  • 茶文化之了解茶的功效

    茶文化之了解茶的功效 要做到科学合理地饮茶,不仅要把握好饮茶的时间,还要对不同种类和地域的茶叶的功效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饮用,实现茶叶保健养生效能的最大化发挥。 比如知道维生素C在茶叶中的含量较多,同时了解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能够起到减肥节食的效果,这是了解茶叶的营养素及其疗效。也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叶在人体健康上的不同效用,例如乌龙茶对于减肥的效果极佳,而绿茶对于血液循环、视力和免疫力的提高有着更强的功效。所以,了解茶叶的功效是进行科学合理饮茶的重要前提。 作者:于观亭 ...

    2017-09-12 15:57:43
    619
  • 中国茶有可能成就一个民族的骄傲

    从2000到2012年的整整12年间,中国茶叶产量连续以8%以上的幅度增长,去年统计的结果是158万吨,而世界茶叶的总产量是370万吨左右,这就完全表明,我国的茶叶产量是全球54个产茶国中最高的;中国的茶园总面积是3300万亩,约占全球茶园总面积的67%,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已开采面积超过2500万亩;2011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是3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这还是经历了一些不利天气的结果。总结起来,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茶叶第一大国和第一生产国,其茶叶种类的丰富、茶叶历史的悠久、从业人员的广泛,稳冠全球。 中国茶要走出去,首先要解决标准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有几套标准互相参...

    2017-09-12 12:04:23
    714
  • 羊城的早茶泛指广东人的饮早茶

    羊城是广州的别名,这里所说的羊城早茶,是泛指广东人的饮早茶。广东人有个传统习惯,就是每天早晨,尤其是节假日的早晨,喜欢到茶楼饮茶。茶楼在早晨5时就开始迎接茶客,一直到上午10时才终止。 广东人饮茶并不是单纯地饮茶,而是边饮茶边吃点心。他们吃的点心也不是一般的糕点、饼干之类,而是花样繁多,既有皮蛋粥、香米粥,糯米粥等,又有饺子、水晶包、面条等,此外,他们饮茶时还有小菜,如牛腩、凤爪之类。其实,他们的饮早茶就是到茶楼去吃早餐。这是广东早茶的特点之一。 第二个特点是将茶楼作为生活消遣、会友谈天和社会交往的场所。在广东城市和乡镇,都设有...

    2017-09-12 08:11:03
    631
  • 中国古代茶人“皮陆”介绍

    “皮陆”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两位茶人的合称,分别是指皮日休和陆龟蒙。 皮日休(834—883年),晚唐著名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湖北襄阳人(一说襄阳竞陵人)。懿宗咸通八年(867年)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早年即志在立功名,出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唐代文学家。早年举进士不中,曾往苏湖二郡从事,后隐居甫里,虽有田数百亩,因地势低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于...

    2017-09-12 04:17:43
    670
  • 摩洛哥人爱喝薄荷茶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地处非洲的摩洛哥不产茶叶,可是他们举国上下都喜欢饮茶,素有“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他们饮用的茶叶绝大多数来自我国,最喜欢饮用的是我国的绿茶。他们之所以喜欢饮茶,可能是与伊斯兰教教规制约饮酒、吸烟有关,因而将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摩洛哥人喝的茶不是单纯的中国绿茶,他们在煮茶时,先将白水煮沸,加上一把茶叶、白糖和薄荷叶,再将水壶放到火炉上煮沸。经过这么两次煮沸之后,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茶既有茶的醇香、糖的甜味,还有薄荷的清凉爽口,能够提神祛暑,很适合生活在热带的摩洛哥人饮用。 摩洛哥人饮茶成癖,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做的...

    2017-09-12 00:24:23
    693
  • 水月寺贡茶院茶语尘封往事

    苏州西山水月坞所有的建筑都是新修建的,贡茶院与水月寺也不例外。令人费解的是,两者似应联为一体,如今,却成了相对独立的景点。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翻开茶的历史,在古代,道士僧尼采茶、制茶、开辟茶园,饮茶养真并借茶抑性,种种传说与逸事层出不穷,而历代文人墨客的描述也不计其数。近如苏州虎丘、天池,湖州武康小山寺、杼山妙喜寺、长兴吉祥寺,以及远如普陀、九华、峨嵋、蒙山等地,茶与释、道两家似乎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份清缘乍隐乍现,延绵至今。 据传,历史上产于堂里村水月坞的水月茶(小青茶),在唐代始入贡,宋时亦为贡品,故水月寺也称“水...

    2017-09-11 20:31:03
    606
  • 茶书《东溪试茶录》概括介绍

    《东溪试茶录》一卷,原本题宋宋子安撰,载左圭《百川学海》中,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又作朱子安。未详孰是。然《百川学海》为旧刻,且《宋史·艺文志》亦作宋子安,则《读书志》为传写之讹也。其书盖补丁谓、蔡襄两家《茶录》之所遗。 曰东溪者,亦建安地名也。凡分八目,曰总叙焙名,曰北苑,曰壑源,曰佛岭,曰沙溪,曰茶名,曰采茶,曰茶病。大要以品茶宜辨所产之地,或相去咫尺而优劣顿殊,故录中於诸焙道里远近,最为详尽。《宋史·艺文志》有吕惠卿《建安茶用记》二卷。 章炳文《壑源茶录》一卷,刘异《北苑拾遗》一卷,今俱失传。所可考见建茶崖略者,惟此与熊蕃、赵汝...

    2017-09-11 16:37:43
    672
  •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生起茶炉,煎茶品赏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白居易 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 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 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 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 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详解】 酒喝多了,饭吃得太饱,又睡得昏天黑地。起来无事,信步池边,正需要醒酒、消食、除腻、驱睡的茶饮。于是,设置绳床,洗涤茶具,生起茶炉,煎茶品赏。这种茶,“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这种美好的滋味与感受,可惜没有你杨同州陪伴在一起,谁能体会得到呢? 品茶饮酒,确实要有志趣...

    2017-09-11 12:44:23
    651
  • 茶“道法自然”的时令茶酒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这是我们江浙一带的端午节谚语。我总认为,很多传统习俗的产生不是没有缘由的,也不仅仅只是传说、迷信那么轻巧,而是有更加科学的季节依据,顺节气行事,就是从前农业社会“道法自然”的智慧。端午节饮雄黄酒也不是《白蛇传》中“白蛇喝了雄黄酒以后显出原形”一个故事而已,雄黄含硫化砷,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在这个蛇虫百脚齐出动的季节,喝一点点雄黄酒不是抗菌解毒的民间偏方吗?那么端午茶呢?绍兴的传说端午茶是为解端午酒而设的“时令茶”,杭州人没有喝端午茶的习惯,而来自浙南遂昌的同事又说她小时候听说过...

    2017-09-11 08:51:03
    771
  • 白琳工夫茶文化历史渊源及发展

    白琳工夫茶 历史渊源及发展 白琳工夫茶是三大闽红工夫茶之一,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造就了白琳工夫茶独特的品质。 白琳工夫茶以其独特风格和品质盛兴百年而不衰。早在1851年,董天工写的《武夷志》中,就载有“工夫”茶名,说明当时已有“工夫”茶名之说,制法起源于福建,比安徽祁门红茶还早。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白琳工夫茶”因此而闻名。二十世纪初,福鼎市点头镇竹栏头陈...

    2017-09-11 04:57:43
    853
  • 宋朝茶事“点茶法”

    宋朝时期,饮茶方式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煎茶法由于繁琐复杂而开始走下坡路,新兴的点茶法成为时尚。蔡襄编著的《茶录》为点茶茶艺奠定了基础。点茶法主要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和习茶五个环节。在点茶时先将饼茶碾成末,放在碗中待用;烧水时要注意调整炭火,调炭时有“三炭”之说,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和后炭(第二次添炭);待水初沸时立即离火,冲点碗中的茶末,同时搅拌均匀,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饮用。 点茶茶艺于唐朝末期出现,到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达到鼎盛,明朝后期走向衰亡,在茶史中持续存在了约600余年。 ...

    2017-09-11 01:04:23
    642
  • 怒族的盐巴茶饮茶习俗别有风味

    盐巴茶不单是怒族饮用的一种茶,生活在怒江一带的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和苗族也常饮用这种盐巴茶。 盐巴茶是用瓦罐烹煎而成的。通常的做法是将晒青茶放到瓦罐里烘烤,在烤到茶叶发出噼啪声响和焦香时,就往瓦罐里注入煮沸的水,接着再放进适量的盐巴,略加搅拌,就可以饮用了。这样的盐巴茶茶汤呈橙黄色,既有茶的清香,还有盐巴的咸味,再辅以玉米粑粑,有干有湿,犹如外国人饮茶吃点心一样,别有风味。 怒族等民族习惯于饮用这种盐巴茶,每天都离不开,每天至少要喝三次,并且经常是就着玉米粑粑喝茶。怒族有一首歌谣说:“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

    2017-09-10 21:11:03
    693
  • 中国人饮茶文化起源及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人饮茶起源于公无前3000左右的神农氏时代,陆羽的《茶经》写遭:“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氏发现茶树的传说有两种:一种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卜二毒,得荼而解之”。另一种则说,有一天神农氏在用鼎镬煮水之时,恰好有几片叶子飙到了水中,煮好的水呈微黄色,味道苦涩而带甘甜,人口后生津解渴,提神醒脑。神农氏根据以往尝百草的经验,认为这是一种药。陆羽《茶经》中关于神农时就已经发现茶树的说法是以推测的口吻说的,表明神农氏发现茶树的传说并不可靠。不过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茶树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

    2017-09-10 17:17:43
    663
  • 孙楚出歌是我国第一首歌咏茶的诗

    孙楚 (约218—293),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官至冯翊太守。富文才,能诗赋。有集十二卷。 【出歌】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释义】 茱萸,植物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古代风俗,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戴茱萸祛邪避灾。 洛,水名。洛水,洛河。 河东,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 豉,豆豉。 鲁,春秋诸侯国名。这里指今山东省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 荈(chuǎn),晚采的茶。 巴蜀,巴郡和蜀郡。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全境。 木兰,香草名。 蓼(liá...

    2017-09-10 13:24:23
    694
  • 正在迅速消失的茶马古道马帮

    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外的陆路、海路随之恢复,而沟通滇藏印,依靠马帮这种古老的、缓慢的运输方式来进行转运贸易显然是太昂贵了,丽江、拉萨等地的众多商号开始衰落甚至倒闭。不过战事的突变总归影响不到藏人对茶叶的需求,于是,茶马古道又回归了它古老时代的老样子,继续着茶叶和山货的贸易。 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坚持下来的马帮越来越少,再几年之后,多条进藏公路陆续通车,滇藏茶马古道和走在古道上马帮商队的真正地成为了历史。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当年的马锅头、赶马人至今仍然健在的寥寥无几,许许多多发生在古道上的马帮的故事和茶马古道一样,逐渐在人们的...

    2017-09-10 09:31:03
    781
  • 茶的情感之路是一部人的心灵史《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我一直在想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到底如何呈现?现代人的精神是当下物质与未来欲望的混合,而古人的精神才是清净的精神。 茶的精神正是中国古人清净的精神,看央视六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重新焕发了我对茶的精神的认识。 纪录片是影视艺术里有“清净精神”的艺术,相比于其他视听艺术,在一个喧哗的环境里纪录片有可能更容易把人带入到“清净精神”中。 本片画面清净,音乐也清净,透过古老的木屋,层层古意下绿色的茶叶向画面倾泻,纹理细腻的茶叶,像大自然的孩子,顿时有了灵性,有了生命的轮回,通过人的劳作而有了茶的精神。 大自然的灵性转化为人的精神,这...

    2017-09-10 05:37:43
    677
  • 禅茶一味吃茶去的茶典故

    禅茶一味 吃茶去 吃茶去,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佛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

    2017-09-10 01:44:23
    803
  • 刘兼《从弟舍人惠茶》蜀茶赞不绝口茶诗赏析

    刘兼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荣州刺史。 【从弟舍人惠茶】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详解】 刘兼与从弟舍人感情深厚,留存诗集中有数处涉及此人。如《送从弟舍人入蜀》:“嘉陵江畔饯行车,离袂难分十里余……风光川谷梅将发,音信云天雁未疏。”《再见从弟舍人》:“屈指依稀十五年,鸾台秘阁位相悬……滞迹未偕朝北阙,高才方命入西川。”其人长期在四川任职,而蜀地自古多好茶,因而刘兼在此诗中对从弟舍人寄赠的蜀茶赞不绝口。 ...

    2017-09-09 21:51:03
    874
  • 北方的乡村 茶

    北方的乡村 茶 低飞在农家生活之上 是一双怯 怯的翅膀 悬在几缕炊烟下的村庄有客人到来 或者仅仅是 一个路过的亲戚 茶香就飘起一 个节日 就会有全村人围来 听听远处的 事情 喜宴的高潮 是劈开的一方砖茶使村庄充满着神性的气息 醉醺醺的乡亲们端起大碗 土地 农事 牛马 孩子 话题繁杂 星星般满天喧响 当麻雀飞出夜色 露水洒落农人们仍旧平静地收拾农具 默 默地走向田野旁 ...

    2017-09-09 17:57:43
    639
  • 贡茶与龙凤神话

    宋代贡茶,多以“龙凤”命名。以龙凤为贡茶之名者,是一种以“龙凤”为标志的原始图腾在中国茶文化领域中的象征性反映,也是以龙文化为代表的阳刚之美与以凤文化为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 宋代贡茶有“龙凤团茶”、“龙凤英华”、“龙园胜雪”、“龙苑报春”等。其中“龙凤团茶”者,又有大小龙凤之别,因团饼表面饰以龙凤花纹而得名,为蔡襄所造,是贡茶中极品,宋代人雅称之为“凤翥龙骧”,明代人称誉其为“龙团凤爪”。“龙凤英华”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竹模、竹圈,方一寸二分。“龙园胜雪”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银模、竹圈,方一寸二分,以龙纹饰面。“...

    2017-09-09 14:04:23
    805
  • 《水浒传》里的茶文化

    第三回,史进来到渭州,进城便到了一个小茶坊。拣副座位坐了,茶博士问:“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鲁达进来,茶博士说这人知王教头去处,史进忙道:“客官,请坐拜茶。” 《水浒传》是明人所写,但水浒故事却从宋以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故事情景也是反映出宋人的经济生活。在当时,茶坊已经成为会客相见的地方。 鲁达对史进一见投缘,便要约他喝酒,走出茶坊,对茶博士说:“茶钱洒家自还你。” 当时酒肆和茶坊已经分开,茶坊是可以赊账的,由此可见茶坊是有很多常客光顾。 第七十二回,元宵节,宋江等到汴京城里观灯,听说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有来往,想结识李师师,...

    2017-09-09 10:11:03
    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