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禅茶一味|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人生幽意多,随行一处,享一处安宁。面对繁杂的生活,总想寻一份悠然的所在,避世绝尘,然而,寻幽幽不至,觅闲颇喧嚣。幽在何处?溪花、苔痕,临溪而心洗流水,独坐而身沐轻风,一时暮色起,远峦青黛,木叶潇潇,人间自生烟火色,炊烟冉冉,笑语欢声。 青山过雨,听叶声,花寞处开,看空尘。无意言语,皆随山林静,不执妄想,悉由鸟空鸣。妙处不可轻言,身处于幽静里,心置在禅空中,寻隐者皆不遇,执禅念尽尘埃,无必刻意求索,溪花流水,长空白云,所遇者皆是自己,繁华车水,阑珊夜色,所扰者只需放下,走走停停,隐者隐于深处,欲辩皆忘言。 一路经行,花开叶落,不过人间常态,上下求索,纷扰...

    2017-07-14 13:11:03
    800
  • 禅茶一味|苦之为禅,久之则甘

    人生如琢玉,遍经磨砺,方能成器。世人皆羡神仙好,却舍不下功名,执着于烦恼。历尽千般劫,尤不改初心,尝遍世间苦,亦微笑如昨。喜乐是心境,苦之为伴,无忧是禅定,不为苦难所扰。众生皆苦,怨憎会,爱别离,缘来不知珍惜,缘尽追悔莫及,总在迷雾中往复,兜兜转转,不知前路。 人生牵绊如氤氲,避之不去,执之无形,挥手却飘散成空。纠缠如是,烦恼频生。何不以苦为常,浩瀚茫茫,生命如粟,人生本就如意少。以清为心,以苦为禅,尝得一番苦,悟得一寸心,静虑这些纠缠牵绊,视如无物,心澄静,慧眼明。历尽磨难,知其不过无常,遍尝人生苦,了然方能澄明。方得茶禅入心。 由它世间多磨事,闲来轻笑两三声。...

    2017-07-14 09:17:43
    679
  • 茶道人生,茶是有生命的

    茶也称复活草。茶的生命分为两部分,一即长在树梢之时,二即泡在杯中之刻。 所以我们说茶叶,也被称为复活草,她的生命在我们品饮她时,在杯中,在我们的口腔里,在我们的身体里得到复活。 茶是有生命的。 茶的生命丰富多姿。喝茶的人,手持一杯佳茗,静下心来亦可愉悦感知。 千茶千味,千种状态。 你看,茶生于山野,茶叶生长的环境、海拔、土壤、气候不一样,茶的滋味竟然也是大相径庭。 我们在用心品味一泡茶时,可以品味到她生命的历程,比如她的生长环境、树种、海拔、气候、甚至做茶之人的工艺特征、藏茶的过程等等。 不同的茶,不同的滋味,就好像不同的人不同的人...

    2017-07-14 05:24:23
    829
  • 有一种礼仪叫“茶堪酒满”

    所谓茶堪酒满,通俗的说就是给客人敬茶,要半满,敬酒,则要溢满。其实,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也一些生活中对于美满生活,祝福等习惯成自然的一种惯例。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人客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

    2017-07-14 01:31:03
    849
  • 茶道和茶艺是一回事吗?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而以前每家每户“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茶也从“七件事”的排位末尾大大前移了。茶也不再简单的是一种解渴方式,已逐渐上升到一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朋友间关于茶的谈话内容也从什么茶叶好喝、什么茶叶名贵等一些浅显的问题往喝茶的礼仪、冲泡的方式和使用的器具、喝茶的环境等更深入的方面转变着。不时听到身边的朋友提什么“茶道”、“茶艺”和“茶会”等等一些“潮词”的,但很多人心里并没有分清到底什么是茶道什么是茶艺?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就这个问题交流一下,看能不能帮大家解开...

    2017-07-13 21:37:43
    800
  • 中国茶文化中,你不得不知晓的道德内涵!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各种民间饮茶风习,品茶活动成为一种凝结美和艺术的创造文化。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茶与文化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而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茶的制法过程中,创造出了品饮艺术。使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戏曲、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科研、教育、医学、园艺、食品、陶瓷为一堂。充...

    2017-07-13 17:44:23
    684
  • 禅茶一味|大而无妄,微而不卑

    河水至,连山淹陌,一时不辩田园牛马,欣欣然以为大也。至东入海,见百川皆归,浩瀚不知远,茫茫不见垠,方知为大也。小大之辩,如短长之别,近之巨,远之微,登高见沧海,低涧唯小流。心间无谓大,虚怀则广,天地亦在胸臆,身处无谓微,谨谦则容,寸狭亦能自安。遇大不生妄,微末不生卑。 世间情如絮,视之不过眼前尺余,理之却千头万绪,如波涛不止,困惑茫然,而生妄心。生命如沧海一粟,山间走,荫下行,四顾无措,而起卑念。何不煮茶,一壶沸腾天地,一口饮尽江湖,世情不过茶凉茶暖,大之于前,不生卑微,微之在侧,不骄纵己念。茶香氤氲,如呵心头寒,一茶续暖,一茶悟禅。 高处不妄,低处不卑,心唯笃念,不骄不怨...

    2017-07-13 13:51:03
    728
  • 茶道礼仪

    不知礼无以立,中国人最看重待人接物的礼仪。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喝茶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饮氛围。 主人篇 1、茶席设计 茶具与茶室风格一致,花道作品等装饰,应符合主调;小件装饰尽量与茶席融为一体或与主泡器具呼应。避免喧宾夺主。(茶席设计上一篇文章已整理)。 2、茶具清洁 茶器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渣方、壶承、茶盘上面切记不能有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3、避免接触他人杯口 无论取杯还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

    2017-07-13 09:57:43
    709
  • 入茶投茶这个小动作,这怎么做才赏心悦目?

    入茶,顾名思义,就是将茶叶放入茶壶或者杯子,这是个简单的动作,正确方式是取一泡量的茶叶放置在取茶荷中,分辨观赏之后,再用茶匙,或茶针,分若干次将茶叶拨入泡茶器皿中。 这个茶匙,有时候也叫茶拨,茶扒,就是那个扁扁的小木头棍。也可以用茶则取茶叶,直接倒入杯壶中,或者也用茶匙辅助的拨入,要视茶则的形状和大小来权衡。 干净美观,才会显得很专业,使用茶荷拨茶的时候,建议是分三次拨完,这个是最高效美观的。分三次拨入,既不会显得慌乱紧张,也不会让人感觉过于繁琐做作。 正确的拿起姿势是,左手虎口抵住赏茶荷的一端,右手半握屈指,注意尾指不要翘起,然后轻捏住茶匙...

    2017-07-13 06:04:23
    634
  • 禅茶一味|不惧岁月,以梦为马

    回首时光匆匆,青丝已换白头,当初见鹿梦鱼般的梦想可曾实现?曾几何时,梦想只与年轻人有关?其实,人之一生,只有遍历山河后,脱尽稚嫩,才能明白自己一生所想。那时很多人已不再年轻,身心困于世俗,也没有了逐梦的勇气。 人生不怕晚,怕的是从未开始。而真正的梦想,也与年龄无关。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间。无论何时,与其受这世俗的牵绊,套上灵魂辔头,安卧厩中,空叹年华飞逝,不如壮心未与年俱老,悲愤犹争宝剑寒。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心若不老,岁月静好。人生的本质,就是终其一生,不惧沧桑,越过一座座山河。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愿你我都能以最大的热情,时光以...

    2017-07-13 02:11:03
    621
  • 中国茶道入门!

    一、茶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叶用量也不尽相同。冲泡绿茶、花茶、黄茶、白茶时,每杯约置3克茶叶,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饮普洱茶时,5~10克茶叶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叶中,投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茶叶体积约占壶容量的2/3左右。 二、水温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异。细嫩的高级绿茶或黄茶,以75℃85℃为宜。茶叶愈绿、愈嫩,冲泡水温越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也不会被破坏;一般的红茶、白茶、花茶以及乌龙茶,宜用正沸的开水冲泡。 三、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

    2017-07-12 22:17:43
    881
  • 禅茶︳命运偶然,执者失之

    我们偶然一个人来到人间,再用许多年明了,最终也要一个人离开。这世间,我们都是行人过客,时光才是永恒。短短几十载苦旅,一场场阴差阳错,只是痕迹,抚之怅然,却也无处可寻。很多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当我们为得到兴奋之时,命运已注定我们终将失去。 人之一生,个人有个人的缘法,行走途中,命运让我们纵横交错,相遇然后分离。有些相遇,只是命运的偶然,岁月悠然而过,我们茫然中并未察觉,谁人不是在拥有与失去间轮回。我们每人都是孤独而坚强的特立独行,路遇一段风景,沧海桑田,几个故人,然后让它往事如风,始终面对失去后才能浴火重生。在我们一切的痛苦与欢乐之下,生命...

    2017-07-12 18:24:23
    721
  • 茶道是什么?

    茶道不是阳春白雪,它只比我们的生活高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它走过了五百多年。 说起茶道时,最容易想到的可能就是日本茶道,而关于中日茶道的争议也是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中国茶道的程式化和仪式感被片面化或曲解,而对于日本茶道这个源自中国的茶事仪程,很多时候,我们欠缺一种平常心,真正的深入其中去了解和体悟。 真正的茶道精神,不是目空一切的盲目自信,而是在充分客观理性的前提下,保持一份谦逊与包容,并能从中体悟出自己的路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窗口,了解日本茶道。 里千家是日本体系最庞大,影响最深远的茶道流派,源自日本茶圣千利休。 茶道:是艺术门类集...

    2017-07-12 14:31:03
    873
  • 总是说的“禅茶一味”,到底是几个意思?

    “禅茶一味”,恐怕是张贴最广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了,几乎每一个茶馆、茶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茶是什么? 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饮茶不过两个动作:拿起、放下。 人遇不快,喜欢借酒消愁,岂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而在一盏茶的拿起与放下之间,却能看清几多人世间的分寸。 它让人静心定思,心境纯澈,这便是茶。 禅是什么?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凝神静坐,消除一切杂念妄想,获得一种智慧。 当心灵变得博大,便能恬淡安静,犹如倒空了的茶杯,空灵无物。 喝茶与“禅”的组合,总会让人感觉有点玄玄妙妙,高深莫测,似乎自己眼前的这杯茶...

    2017-07-12 10:37:43
    892
  • 茶道中的虚静之美

    “茶道”顾名思义就是饮茶之道,随着茶的芳香在潜移默化中融人大众的生活,简单的饮茶活动也开始有了精神境界。有时候,人们品的不是茶,而是人间百态,是喝茶时候的心情。在忙碌的工作结束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中,没有喧嚣、没有烦扰,坐在窗边,静静地品茶,不必说话也不必深思,哪怕只是发发呆也好.--.茶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心灵上的洗涤,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才饱受世人欢迎,成为风靡全球的非酒精类饮料。 不同的人对于茶道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有人将其拆分为“茶”与“道”两部分。茶就是用叶制成的饮品,而“道”则多少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老子...

    2017-07-12 06:44:23
    844
  • 禅茶一味|随顺人生,重回童真

    童年可贵,皆因彼时眼望一切皆为真,心内心外,不为世情所牵绊。及长,生万念,有所愿,有所不愿,意之常不可得,避之亦不可够,守之不能久,挥之散不去。愈经沧桑,愈生悲凉。登高风倍冷,潜走雨惊澜。一路行走,人情冷暖不定,缘际忽来骤散,不知人生何去,只在原地,兜兜转转。 随顺人生,如童年时。乐则乐,不贪其短,愁则愁,不忧其久。欢笑不藏隐忧,疲惫不强欢颜。随顺于心,一花一草,亦是斑斓世界,皆能生妙趣,狂风暴雨,偏得天地一色,亦不疲于心。童真如初心,不着色而自清艳,不拂拭而自澄明,不生嗔怨,不纵欢欲。随顺,则重回童真。 将心置于洪流之中,染尘则拭,浸墨则洗,人情世故,欢喜忧苦,随之如...

    2017-07-12 02:51:03
    827
  • 禅茶一味|幽幽竹意,冉冉茶香

    西边雨,夏日竹,蝉噪添幽意,竹影更斑驳。最宜人的夏日午后,阳光通透,竹意幽幽,置身于竹风里,一洗凡尘之惑,乍醒尘心之浊,远望之空翠,艳而不妖媚,近看之凝碧,悠悠避尘嚣。置心于竹韵里,信步其间,流连忘返,听风轻声过耳,不恋世间缤纷色,斑驳竹影煮茶,顿忘喧嚣争逐苦。 竹之幽幽,不争世间颜色,任风流,凭尘舞,凝碧而自生趣,高直自悠然。食无肉,不过一时寡淡,反悟人间滋味之真性,居无竹,却至了然失趣,陷入纸醉金迷里不拔。竹意清,如人性直,不以曲外迁就,不为风雨低头,品茶赏竹,人生一趣,茶冉冉生韵,竹幽幽生禅,人生千百事,件件皆纠缠,不如竹林里,流连不愿返。 茶香珍贵,虽窗明凡净,默坐焚...

    2017-07-11 22:57:43
    680
  • 品茶四个字:心、境、器、艺

    自古以来,老百姓们饮茶解渴,尤其是下田务农前,俨俨地喝上一碗,半天都不再口渴。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们也喝茶,但管它叫“品茶”,与茶相伴的是诗书琴画。很多事情,因为目的和心态的不同,分化成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比如渔猎与垂钓,再比如渴茶与品茶。怎样才当得上一个品字呢?其实说来不复杂,一般可以总结为“心,境,器,艺”四个字。 心 是安静平和的心情。中国的茶文化强调“精行俭德”,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平和,净心高雅”。日本茶道的核心是“和静清寂”。我们不去深究自己是否品格高尚,至少在品茶的时候要有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品出茶的味道,品茶这件事...

    2017-07-11 19:04:23
    651
  • 茶艺之美——茶礼仪的塑造

    茶艺师作为一个集美的专业,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专业知识,大部分是和修身养性相关的。例如古典文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仪规范。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茶礼仪。 茶礼仪对提高个人形象见效很快。 茶礼仪主要包括礼仪要求、接待礼仪、茶事礼仪等。 要求比较多。大体上有仪容,仪表;仪态、神韵;语言艺术等。 仪表相对简单比如穿着打扮、装饰、发型、习惯等。 约束条件:生活情调、文化素质、修养、道德各方面。 要求相当细致,需要长期磨练,非一朝一夕。面部要求,除常规性的还有行业性的。 手型,手是茶艺师的第二张脸,保养好很重要。 头发,茶艺师落落大方...

    2017-07-11 15:11:03
    686
  • 茶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

    2017-07-11 11:17:43
    736
  • 煎茶道:文人雅游

    富冈铁斋(1837~1924)有一幅名作《阳慕名壶图卷》,描绘四位文人围坐品茗,其中线条婉约、色彩简洁,闲适感由然而生。 故不由揣测,许是把玩建盏青花,亦或是吟诗唱赋,又或是遥念黄山与富春江,在茶香袅袅中游历山水仿若亲炙。兴之所起,亦浓亦淡,赋诗作画,高山云海,丘壑松涛,真山水真性情,淋漓而至。 这是铁斋心目中的茶会景致,是他三十三岁的画作。两年之后,他出版了专门讲述煎茶道的书《铁庄茶谱》。铁斋是日本“最后的文人画巨匠”,他对煎茶道的喜爱有历史文化背景。 煎茶道与抹茶道不同,抹茶道是在消化宋元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通常说的日本茶道;而煎茶道,是对明...

    2017-07-11 07:24:23
    735
  • 禅茶一味|无生妄想,本自清净

    心外为何物,风吹花落,落日长河。心内在何处,清波泛水,摇曳莲花。心内心外,本无二致,心生念,目所见。人于茫茫众生,皆自有觉体,初时清净,一路风尘,久之慧眼蔽目,初心蒙尘,遂于繁华尘杂中迷途,不免执于镜水月,雾里花。本自清净,却生妄想。 妄想如万念,一生一灭,随红尘流水,由阴晴而悲喜。悲喜无定,人生如飘零,一时有,一时失,得之纵不绝,失之丧不止,本自清净自悦的人生,却惆怅满志,风来不觉暖,雨至倍惊寒。念如负累,弃之不舍,执之则重,久之即生妄想。前方坦途,却觉路远。眼下喧嚣,却感欢快。人生之乐,于静处得,从心内觅,从容自得其乐,不忧自无其虑,清净为体,笃定为心。 妄想如急雨,雨...

    2017-07-11 03:31:03
    876
  • 红尘之外有茶香——茶禅史话(一)

    茶文明、释教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优异代表,自发生伊始便彼此依存,彼此影响。 茶道与释教文明的大兴,简直是一起。在中国前史上最茂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敞开的视野为各种文明供给了开展的机缘,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刻得到滋补,并彼此融合。茶道借释教赋予茶事进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含义的层面。少私寡欲而又才学过人的和尚,也是茶道文明生计开展的最棒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其时皇家的认可。 关于和尚来说,茶也是必不行少的。寺院里仪规苛刻的“吃茶”、“煎点”典礼,也...

    2017-07-10 23:37:43
    871
  • 禅茶︳丽阳春暖,喜雨花开

    春一至,万象皆如悦。初阳和暖风,吹遍江南大地,水皱鸭曲项,花开木声轻。久违阳光初至,春熙街头人相攒涌,一片盈盈欣喜。人皆喜春来,万象更替,岁月如新。一扫旧时之阴霾,只为春之盛。春之风来,虽霜寒未尽,亦觉暖入心脾,春之雨至,虽淅淅雾重,亦觉清爽怡人,如初心萌发,前行虽远,亦步步为欣。 小雨屋檐,和风窗里,四季有情,恰如人生行进。不因冬雪而生怯,不为秋风而悲起,一时萧瑟,彼刻炎凉,总有春暖花开日。清泉流水,小桥人家,将心归向乡野,褪却城市喧嚣,山雨空濛,远黛换新色,炊烟袅袅,斜阳带余香。风来听雨,春声悦然入耳,露凝花香,春色团团沁脾。 远山新黛色,着墨天地,小雨知时节,晕...

    2017-07-10 19:44:23
    837
  • 茶之道

    何谓茶道?万事万物一与“道”字相关,便显得深不可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包容万物、无处不在、博大精深、生生不已的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现象,精妙深邃。 道与茶又有何种关系呢? 文人葛兆光在《茶禅续语》说:“茶是什么味?清。但五味之中有酸甜苦辣咸,却无甚么清,世人以清评茶味,却不知它非唇吻齿间来,若要真个说茶之味,只好说苦。”针对这个苦字,古医书《本草拾遗》有“茗,味苦平”。但还是说茶先苦而后甘的评语多些。如《诗经》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饴”。《茶经》“啜苦咽甘,茶也”。说茶有“妙香”之味道的话...

    2017-07-10 15:51:03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