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张宾《夏日题老将林亭》茶诗鉴赏
张宾字象文,清河(今属北京)人。乾宁进士,曾官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立蜀,任膳部员外郎、金堂令等职。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详解】 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忌好杀,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所以,此诗中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在荒凉冷落的侯门,离群索居。“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写老将利用辘轳将酒坛浸入井水中,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
严君《美人尝茶行》煮茶品茗诗详解
严君 严武,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刘秀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江。 【美人尝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详解】 此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美人睡后起来即煮茶、饮茶的情景,特别是“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四句,把美人煮茶品茗的动作神态逼真形象地表现出来。 李咸用与来鹏同时,工诗,不第,尝应...
古代茶文化宋代的点茶法介绍
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法(研膏团茶点茶法)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600年。 点茶的程序为炙茶、碾罗、候汤、烘盏、击拂,其关键的是候汤和击拂。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羽《茶经》记载:“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
苏轼《汲江煎茶》茶诗欣赏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七言律诗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一一OO),苏轼被贬在儋州(今海南岛儋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具体地反映了被贬远方的寂寞心情。
茶的现代功效之减肥功效
茶的现代功效之减肥功效 茶的功效中,属现代功效的下文共计列述20项。其中部分项目与中医功效有关,如兴奋中枢神经与少睡有关,利尿与利水有 关等。 减肥,包括轻身与健美。肥胖病大都是因人体脂肪代谢失常,过多积聚所引起的。茶叶的减肥功效是由于茶多酚、叶绿素、 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茶多酚能溶解脂肪;叶绿素能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 作用。因而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作者:于观亭 ...
黔红历史渊源及发展
黔红又称贵州红碎茶,主要产于湄潭、羊艾、花贡、广顺、双流等大中型专业茶场。 贵州的产茶历史悠久,在陆羽的《茶经》里已作了明确的记述。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产红碎茶的茶场又分布在省的中部、北部、南部的丘陵台地域河谷盆地。由于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这些地区的大叶型品种、中叶型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长势旺,叶片厚,其内含物如氨基酸、茶多酚尤其丰富。山地土壤疏松肥沃,多为酸性和微酸性,具备了茶树生长的良好条件,为创制优质名茶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荷兰人曾这样评价过黔红茶:“我们审评过这些茶样,并认为品质优异,茶汤...
苏轼 试院煎茶 茶诗
试院煎茶 作者:苏轼朝代:宋 【诗词】: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
古代历史的茶文化“以茶待客”
? ? 随着晋代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化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饮进一步普及,茶饮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根据文献记载来看,晋代茶文化的特征 ?东晋时期,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地区的一般待客之物,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任育长,自过江,便失志。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 ...
中国茶历史文化及茶叶种植介绍
中国茶历史中的种植与品味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 中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
南京雨花茶历史文化
雨花茶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为南京特产。提起雨花茶,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晶莹圆润的雨花石。南京中华门外著名的雨花台原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讲到妙处天降宝花,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而产于雨花台的茶也因此而得名。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罕见,但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约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代,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的习俗。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一个名为《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讲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婆婆,每天清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老百姓们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来喝,奇怪的是,老婆婆从一大早叫...
茶趣话 蜀王封邑名“葭萌”
现今,我国的山、村、集、镇等,名称中带有茶和茗字的,大约930多处,在县的名称中带“茶”字的就只有湖南省茶陵县。茶陵在占代叫做荼陵。陆羽《茶经》现今,我国的山、村、集、镇等,名称中带有茶和茗字的,大约930多处,在县的名称中带“茶”字的就只有湖南省茶陵县。茶陵在占代叫做荼陵。陆羽《茶经》 荼陵之名开始出现于西汉,那个时候是荼陵侯刘沂的封地,因此又有个俗称荼王城。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说法,那时茶陵是长沙国十三个属县巾的一个。到了隋代荼陵县被取消,其属地合并到了湘潭,到了唐高祖的时候才恢复。然而很快在唐太宗时又一次被取消,到了武...
普洱茶的传说
在普洱茶的传说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孔明兴茶之说。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诸葛亮征南中之事,据历史记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二月诸葛亮大军出成都南下,乘船顺水到乐山,之后“五月渡庐”,渡金沙江进入今云南区域,之后“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到十二月还成都。 关于诸葛亮在云南区域内的具体活动时间无史书有具体记录,但从二月出师,五月渡金沙江,中间还顺流乘船用...
绿茶茶叶进化史介绍
《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自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后,茶叶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了5000年的沉淀,关于茶的记忆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 因为茶叶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所以在春秋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是将茶叶作为药用。到了秦汉时代,人们开始用茶做菜,主要是将茶煮成汤羹来食用,这就是最早的“茶食”。不过那时人们做“茶食”,还是取用茶消炎解毒的功能。到了汉朝,由于经济、文化的兴盛,茶作为四川特产进贡到京都长安、洛阳;同时,茶叶也从四川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是饮茶之风慢...
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茶诗欣赏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徐渭) 徐渭,明朝人,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徐渭晚年孤独一人,贫病交加。他一生嗜茶,无日不饮茶,与茶结成终身侣伴。他饮的茶多由友人馈赠供给,每得一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友人惠赠名贵虎丘茶,作者一边煎茶饮茶,一边吹着《梅花三弄》的笛曲,大有卢仝饮茶七碗、飘飘欲仙的感觉。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徐渭的茶诗中惠谢友人赠送香茗的诗颇多。 这是一首盛赞虎...
凉处快“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东坡兄跟茶一样,当然也是沸腾过的。1057年,二十一岁的东坡兄在欧阳修先生主考的礼部贡试里,脱颖而出,一把被朝廷摘下,好像一片好茶叶从眉山故树上摘了下来。如是年轻如是青春,真是一片好雨前清明茶啊。东坡兄是中国好茶系列里特香特醇的一叶。 好茶都不容易。好茶都经过日晒雨淋,经过砂锅炒,沸水泡。东坡兄还真热过,中举那些日子,东坡兄周围气候,几乎接近沸点。大宋的最高领导说了:苏轼与苏辙,这是老天给我送来的俩宰相啊。冲这话,东坡兄赴汤蹈火,纵身跳进了政治漩涡的滚烫水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篇又一篇策论自腹中迸发,结果热度过高,给烧坏了。北宋党争,...
信阳毛尖传说
信阳毛尖传说一 据传,它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间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瑶池的仙女们听说人间的鸡公山胜过仙宫的百花园,都想一饱眼福,便向王母娘娘...
湘西“吃”茶
杭州人吃茶是惯了的,不过那回在湘西才真正是“吃”了一回茶。 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世外仙境桃花源。时近中午,玩了半天均感有些肚饥力乏。这时导游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要带我们去吃擂茶。 来到茶室闹哄哄坐下,只见每桌都有十来人左右,团团坐定。桌上摆放了好几盘大蒜、花生、油条、馒头、包子之类,有耐不住饥的小伙子伸手想拿桌上的油条,被导游制止:“吃擂茶的规矩,茶来之前桌上的东西不能动。”那茶什么时候才来呢?导游微微一笑:“来了,来了。” 果然来了。只见几位衣着清爽的服务员手拎茶壶,从门外鱼贯而入。她们为客人一一揭开碗盖,将茶...
温庭筠《西岭道士茶歌》茶歌作品详解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音律,工诗词,但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西岭道士茶歌】 筠乳窦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详解】 山月当空的春天夜晚,在朋友的道观中,一边品尝令人齿颊留香的好茶,一边诵读道家的经典《黄庭经》,在超凡脱俗、冲淡闲适的雅兴中避开世俗的营营扰扰,诗人此时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
苏轼 游径山 茶诗佳茗
《游径山》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登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寒窗暖足来朴渥,夜钵兄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参禅。 尔来废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 飞楼涌殿压山谷,朝钟暮鼓惊龙眠。 晴空偶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林鸢。 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 近来愈觉世路隘,每到宽处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 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
云南主要茶山攸乐茶区茶山
攸乐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古名攸乐,今称基诺山,攸乐即基诺的音译。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50千米,其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一万亩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隔罗索江上游之小黑江与革登茶山相望,今龙帕村、司土老寨遗存的古茶园(树)仍有2000余亩,茶树基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目前因为交通方便,攸乐茶区的茶品多由专人定点收购。 大叶栽...
茶诗茶文《茶赋》
《茶赋》 作者:苍山牧云 序 ?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蛮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壤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 春茶肥,秋茶瘦,夏茶薄,冬茶透。凡有好茶,无不趁天时地利之便,得人勤种良之先。毛峰刚烈,雀舌披银装;龙井清高,泽色逐浅黄。铁观音,素闻名;质如铁,芙蓉沙绿一冠绝。碧螺春,毛全身;铜丝条,一嫩三鲜古难调。汤鲜色浓,以茶洗眼可以明目;味高甘醇。以茶入枕可以安神。得茶疗之效!感香馥...
茶马古道弥渡白崖市忆旧
茶马古道弥渡白崖市忆旧 作者:王亚林 白崖(今弥渡红岩)从唐宋到元代,为滇西枢纽、苍洱门户。进入明代,随着中央政府对边疆统治经营管理的深入,交通驿站向边陲不断延伸,在此地设白崖堡,成为迤西定西岭驿和云南驿之间的官道节点,也成为南向进入景东的茶马古道——开南驿道的起点。 如此重要的咽喉要冲,自然受到重视。明洪武年间于此筑城设堡,白崖堡是军堡,属洱海卫管辖,置堡夫84名屯田戍守。明代云南,配合卫所制度,在道路要冲设堡与关哨,后来逐渐成为居民点。堡的级别相当于百户所,正德《云南志》载:“云南有驿无递,故以堡代之,有驿必有堡,堡主递送,领以百户,世职...
张籍《送晊师》茶吟诗作赋详解鉴赏
送晊师 张籍 九星坛下煎茶别,五老峰头觅寺居。 作得新诗旋相寄,人来请莫达空书。 【详解】 中国早期种植茶叶,多集中在佛教盛行的寺庙附近。由于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条件适合茶叶生长;辅之以大量僧侣被院主驱使为劳力,参加开发山区的劳动,因而在寺庙附近,种茶业首先兴旺起来。而我国的寺僧,有不少文化品位颇高,而又注重研究茶学,他们和社会上的文人墨客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品茗论文,吟诗作赋。此诗就是反映他们亲密交往的一个例子。 ...
煎茶法的九个步骤
煎茶法主要是指陆羽在其编写的《茶经》中所记载的一种饮茶方法。煎茶法通常用饼茶,主要程序有备茶、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等九个步骤。煎茶法一出现就受到士大夫阶层、文人雅士和品茗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到了唐朝中后期,逐渐成熟并且流行起来。 由于茶圣陆羽正是煎茶法的创始人,因此煎饮法又被称为“陆氏煎茶法”。煎茶之道可以说是中国茶道形式的雏形,兴盛于唐朝、五代和两宋,历时约500年。 ...
莫干黄芽茶叶文化起源介绍
莫干山为天目山余脉,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传说因春秋末年干将、莫邪铸剑此山而得名。莫干山以“竹、云、泉”和“清、静、绿、凉”蜚声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素有“清凉世界”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 莫干山远在晋代就有僧侣结庵种茶,唐陆羽《茶经》、明雪峤大师《双髻山居》、清唐靖《前溪逸志》、吴康侯《莫干山记》和诗僧秋谭都曾记述莫干茶事。清《武康县志》有“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的记载。清末,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的冯熙赞曰:“品茶夙嗜狮峰产,日饮惘何六十年。闻道莫干有佳茗,愿从陆羽补丛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