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孙楚出歌是我国第一首歌咏茶的诗
孙楚 (约218—293),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官至冯翊太守。富文才,能诗赋。有集十二卷。 【出歌】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释义】 茱萸,植物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古代风俗,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戴茱萸祛邪避灾。 洛,水名。洛水,洛河。 河东,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 豉,豆豉。 鲁,春秋诸侯国名。这里指今山东省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 荈(chuǎn),晚采的茶。 巴蜀,巴郡和蜀郡。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全境。 木兰,香草名。 蓼(liá...
正在迅速消失的茶马古道马帮
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外的陆路、海路随之恢复,而沟通滇藏印,依靠马帮这种古老的、缓慢的运输方式来进行转运贸易显然是太昂贵了,丽江、拉萨等地的众多商号开始衰落甚至倒闭。不过战事的突变总归影响不到藏人对茶叶的需求,于是,茶马古道又回归了它古老时代的老样子,继续着茶叶和山货的贸易。 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坚持下来的马帮越来越少,再几年之后,多条进藏公路陆续通车,滇藏茶马古道和走在古道上马帮商队的真正地成为了历史。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当年的马锅头、赶马人至今仍然健在的寥寥无几,许许多多发生在古道上的马帮的故事和茶马古道一样,逐渐在人们的...
刘兼《从弟舍人惠茶》蜀茶赞不绝口茶诗赏析
刘兼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荣州刺史。 【从弟舍人惠茶】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详解】 刘兼与从弟舍人感情深厚,留存诗集中有数处涉及此人。如《送从弟舍人入蜀》:“嘉陵江畔饯行车,离袂难分十里余……风光川谷梅将发,音信云天雁未疏。”《再见从弟舍人》:“屈指依稀十五年,鸾台秘阁位相悬……滞迹未偕朝北阙,高才方命入西川。”其人长期在四川任职,而蜀地自古多好茶,因而刘兼在此诗中对从弟舍人寄赠的蜀茶赞不绝口。 ...
北方的乡村 茶
北方的乡村 茶 低飞在农家生活之上 是一双怯 怯的翅膀 悬在几缕炊烟下的村庄有客人到来 或者仅仅是 一个路过的亲戚 茶香就飘起一 个节日 就会有全村人围来 听听远处的 事情 喜宴的高潮 是劈开的一方砖茶使村庄充满着神性的气息 醉醺醺的乡亲们端起大碗 土地 农事 牛马 孩子 话题繁杂 星星般满天喧响 当麻雀飞出夜色 露水洒落农人们仍旧平静地收拾农具 默 默地走向田野旁 ...
贡茶与龙凤神话
宋代贡茶,多以“龙凤”命名。以龙凤为贡茶之名者,是一种以“龙凤”为标志的原始图腾在中国茶文化领域中的象征性反映,也是以龙文化为代表的阳刚之美与以凤文化为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 宋代贡茶有“龙凤团茶”、“龙凤英华”、“龙园胜雪”、“龙苑报春”等。其中“龙凤团茶”者,又有大小龙凤之别,因团饼表面饰以龙凤花纹而得名,为蔡襄所造,是贡茶中极品,宋代人雅称之为“凤翥龙骧”,明代人称誉其为“龙团凤爪”。“龙凤英华”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竹模、竹圈,方一寸二分。“龙园胜雪”者,制造于宣和二年(1120),银模、竹圈,方一寸二分,以龙纹饰面。“...
《水浒传》里的茶文化
第三回,史进来到渭州,进城便到了一个小茶坊。拣副座位坐了,茶博士问:“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鲁达进来,茶博士说这人知王教头去处,史进忙道:“客官,请坐拜茶。” 《水浒传》是明人所写,但水浒故事却从宋以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故事情景也是反映出宋人的经济生活。在当时,茶坊已经成为会客相见的地方。 鲁达对史进一见投缘,便要约他喝酒,走出茶坊,对茶博士说:“茶钱洒家自还你。” 当时酒肆和茶坊已经分开,茶坊是可以赊账的,由此可见茶坊是有很多常客光顾。 第七十二回,元宵节,宋江等到汴京城里观灯,听说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有来往,想结识李师师,...
乌龙茶方才不愧为男人茶
在茶之家族中,若随便信口开河说乌龙茶的坏话,基本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了。 在我还“没到喝乌龙的年纪”的时候——据资深茶客教训,这喝茶也是有年纪的,从绿茶到乌龙再到普洱,也是一段从绚烂到平淡的人生路呢——我还真说了一回乌龙茶的坏话:“乌龙茶是男人茶。香得沉郁顿挫,霸气厚重。对我的口味而言,目前还是一种压力。始终觉得那香气有点端架子、不牢靠,有点香得‘假’。”(拙作《茶到中年》,2006年12月27日“笔会”)以致有识趣的朋友开玩笑,你这个创意应该出卖给茶叶商:乌龙茶是男人茶——多好的广告词。 如果这样说,也许我说的竟然不是坏话,而是...
民间茶趣事有趣的茶回文
有趣的茶回文所谓回文,是指可以按照原文的字序倒过来读、反过来读的句子。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回文趣事。茶回文当然是指与茶相关的回文了。 有一些茶杯的杯身或杯盖上有四个字:“清心明目”,这是最简单的、也是很有名的茶回文,随便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 “清心明目”、 “心明目清”、 “明目清心”、 “目清心明”。 而且这几种读法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正所谓“杯随字贵、字随杯传”,给人美的感受,增强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有些茶碗也上也有这样的字。 “不可一日无此君”,是挺有名的一句茶联,它也可以看成是一句回文,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 不...
太白顶芽茶文化历史溯源
太白顶芽历史溯源 在茶界说起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太白顶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为何自1999年起遍获国际茶博会金奖的白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毫无记载,为何在公元1979年林业工作者在黄浦江源所地之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密林间发现的白茶是当世唯一的一蓬树龄逾千年的再生型古白茶叶茶树呢? 传说,茶圣陆羽在写完《茶经》后,心中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已尝遍世上所有名茶,但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茶,于是他后来也不著书,带了一个茶童携着茶具,四处游山玩水,寻仙访道,其实为了再寻找茶中极品。一日,他来到湖州府辖区一座山上,只见山顶上一片平地,...
茶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
茶文化传承与创新意义深远 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海峡两岸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家坤认为意义深远。他告诉记者,茶叶的发现、使用、加工最早都是在中国。最初,茶叶是用来吃的,用盐蘸着吃,所以有“吃茶”一说。随着茶叶被晒干并保存起来,后来就有了发酵技术,这一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茶叶加工技术越来越深奥,如今已成为专门的学问,“特别是福建乌龙茶,它的发酵技术是所有茶叶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目录中就有茶叶加工技术,而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术早已列入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 张家坤...
潮州“功夫茶”茶文化介绍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而潮州茶文化又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尤以“功夫茶”为著称。“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 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闲居在家,只要一起身,就会先烧上一壶泉水,为一天的品茶开个前奏。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
以兰质许茶,以兰入茶
兰花,其叶俊秀飘逸,其香清幽恬雅,自二千多年前被孔夫子赞誉为“王者香”以来,声誉鹊起,备受人们的喜爱和颂扬,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茶叶,嫩芽香叶,香高味美,是我国人民长期来“开门七件事”之一。 古人曾以兰质许茶,以兰入茶,且影响至深。明·张源在《茶录》中说:“香。茶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生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把曰铸茶的佳品誉为“兰雪茶”。他说:“兰雪茶,曰铸者,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入小罐,则香气太浓郁。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
昆仑山雪菊介绍
昆仑雪菊"又名’“雪菊",因其金色的花朵经沸水冲泡后,汤汁自然呈现出犹如琥珀一般的绛红色,淡稠适中、红润剔透,近似血液而得名。 昆仑山雪菊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卧冰俯雪、历经寒暑,“耻与众草为伍、傲迎风雪独芳”就是她生命的真实写照;因此,这个物种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品质高贵、气质高雅。 “昆仑雪菊"是目前新疆唯一与雪莲齐名,具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生长于具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北麓,海拔3000米左右的野生植物。其花期极短,产量稀少,并具有超凡的天然功效,尤其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者,长期冲泡饮用,能够有效的起到降低和稳定作...
白兰花茶文化历史渊源及发展
白兰花茶,是除茉莉花茶外的又一个花茶的代表品种,主要产于广州、福州、苏州、金华、成都等地。用白兰花窨茶已有悠久的历史,纯粹的白兰花花香浓烈、持久,滋味浓厚。 白兰花茶的主要原料是白兰花,也叫“缅桂”,它是一种夏秋开的白花,以夏季最盛。其次也有用同属之黄兰(亦称“黄桷兰”)、含笑等的。白兰,叶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叶柄长1.5厘米,基部楔形。花单生于叶腋,夏秋开白花,花被8~10枚,披针形,有馥郁香气,4月下旬到9月陆续开放,而以夏季最盛。黄兰亦称黄缅桂、黄桷兰,外形与白兰极为相似,唯其花为淡黄色,叶柄上托叶痕较长,叶背有毛,亦是优良的窨茶香...
云南彝族的“雷响茶”茶习惯
云南的彝族人喜欢喝一种叫做“雷响茶”的茶,所谓“雷响茶”是指在冲茶时发出的声响,在他们看来冲茶的声响越大越响亮,就越吉利。 那么这种冲茶时的声响是怎么发出来的呢?这与他们的冲茶习惯有关。在彝族家庭,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火塘上烧开水和烤茶。他们在烧开水的同时,在另一火塘上用瓦罐烘烤茶叶,在茶叶被烤得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些许焦香时,就将另一火塘上烧沸的水,猛地浇在瓦罐里。这时沸水与烧热瓦罐的猛然撞击,伴着突然升腾的水汽,就发出一种声响,有如沉沉的雷声。这样冲泡的茶就是“雷响茶”。“雷响茶”根据冲泡时发出的响声还分为“...
白琳工夫红茶历史来源
白琳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属于闽红工夫。 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 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红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 ...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介绍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我国的文化史册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说起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从早期昌都的兴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翻开地图去查阅茶马古道的路线,我们会看到滇藏道和川藏道都有一个必经之地,也是它们的交汇点,这个交通枢纽就是闻名于世的昌都。事实上,茶马古道的开拓要早于汉、藏茶马互市兴起的唐宋时期,在这以前,这条以卫藏地区为起点,经由林芝、昌都并以昌都作为枢纽而通往四川、云南二省的道路就已经兴起并渐渐发展了。早期的茶马古道就已经是连接和沟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明的一条重要渠道...
茶当酒集“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
中国封建社会有着2000年(公元前221-1911)的辉煌历史,比欧洲封建社会长了1000年。除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基本条件,手工业发达是其重要原因。手工业不单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他们无尽的精神需求。历代工艺,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皆以精绝为乐事。古人发现,这种情趣的培养在于长久的积累。一块圆润的玉石,穿孔以系,佩带于身,精神力量随之而来。文人与工匠深感责任重大,构思愈发开阔,工艺愈发慎重。久而久之,操刀不辍的工匠们,使工艺成为生活中的艺术。金属工艺,首推青铜器。前辈收藏大家,言必称三代青铜。商周春秋战国,有多少故事至今...
茶诗的境界
茶诗 卢仝“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句, 马一浮评道:“这里道家境界。” 范仲淹“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句。 马一浮评道:“一派仙气”。 金田和尚“不但清心明日好,参禅能伏睡魔军”句, 马一浮指明:“这和尚正探求佛理。” 随又评说:“若就诗的意境而言,金田和尚比卢,范二位差之远矣。”
神农遇茶而解百毒
传说,茶起源于神农。相传古时候百姓生活艰苦,自然环境恶劣,很多人都因为饥寒交迫染上各种疾病而死去,神农为了拯救百姓,四处奔走,尝百草,分五谷,也找到了很多可以治病的草药。 有一天,神农因为吃了太多有毒的植物,肚子疼得厉害,昏倒在山间。不知过了多久,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有一棵小树,叶片嫩绿,散发着一种淡雅的清香。 神农摘了几片叶子,放在嘴里嚼了嚼,咽下去以后发现肚子竟然不疼了。于是他就把这棵小树移植到了人们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茶树。 虽然是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茶一开始是作为一种药物存在的,而且确实有保健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唐代陆羽的《茶经》不仅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佛、道三教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融入茶事中,把茶事活动升华为一种富于中华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即中国茶文化。 ...
唐德宗始创茶税
唐德宗始创茶税 在盛唐时期出现了饮茶的空前盛况,王公朝士,无人不饮,无日不饮。那时除了四川和江南地区外,黄河中下游地区饮茶之风也十分盛行。在交通沿线,到处都摆有茶摊、茶铺,任何人只要投钱就可饮,非常方便。于是江南所产的茶源源北上,而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北地区也出产名茶了。 一次,唐德宗在朝臣们的议论中,看到了茶和盐、糖一样成百姓日常所需之物,对其征税的时机已经成熟。 唐德宗李适(742-805年)为唐朝第十位皇帝。德宗即位时,安史之乱平定还不久,天下仍然动乱。德宗颇想励精图治,然而朝廷势弱,要想扭转局势,就要加强兵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需要钱...
武夷四大名丛铁罗汉茶名由来
武夷四大名丛之一铁罗汉,原产于武夷山慧苑内鬼洞(一说在竹窠岩),是武夷山茶中最早的名丛。早在唐代,铁罗汉就作为民间相互馈赠的佳品。宋、元时期铁罗汉被列为“贡品”,尤其是元代,武夷山还专门设立了“焙局”、“御铁罗汉园”。清代,铁罗汉作为武夷岩茶珍品,远销西欧、北美等世界各地。 关于“铁罗汉”茶名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则“罗汉赐梦插枝成茶”的故事。相传,宋代某年,王母娘娘在武夷山幔亭峰设宴款待五百罗汉,嘉奖五百罗汉在人间降魔消灾,普度众生。席间,五百罗汉开怀畅饮,个个都成了醉神仙,其中,管茶的罗汉醉得更厉害。散席后,管茶罗汉途经慧苑坑上...
黑茶起源
黑茶有两个类型。一是起源于十一世纪前后。四川绿茶运销西北,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蒸制为边销团块茶,便于长期远运。因此,边销茶品质更加醇厚,边区人民更加喜爱饮用边销茶,使边销茶成为西北边区唯一重要商品,等于一日不可少的粮食。 四川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块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的湿堆才能变黑。通过这样实践,有了变色的认识,就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发明为黑毛茶的制法。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成褐绿带黑,而后烘干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以后的。 渥堆作用与四川绿毛茶堆积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变色过程大大...
茶事起源“古老的茶文物”
茶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关系到茶的文物十分繁杂,诸如茶人、茶具、茶画、山泉,以及有关的茶文化遗址等等,无一不是茶文物的组成部分。 与茶的发现和利用紧密相关的神农氏,在中原大地留有许多与他有关的遗迹。地处湖北、接近川、陕交界处的神农架,是一个原始森林区,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100多米。据初步估计,这里盛产包括茶叶在内的药材共130余种,这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相符。 唐代陆羽,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湖北竟陵(今天门县)人。他所著的《茶经》,茶学者经常提到的还有33种版本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