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茶叶故乡各色茶被赋予了雅致的名称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种茶、品茶历史悠久,产茶量极为丰富。因疆土广袤,各地环境气候不尽相同,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茶树的生长习性各式各样,摘下来的鲜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又产生不同的特性。目前茶的分类有很多标准,尚未统一,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茶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功效方面相比较又各有千秋。 根据生长地特有的文化背景,综合茶叶本身的特性,中国很多名茶被赋予了各色雅致的名称,令人只看茶名便已产生好感,亟待享受品饮的乐趣。深入了解其背后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已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一道别致的亮丽风景。 ...
陆放翁“分茶”之戏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名为《临安春雨初霁》。诗文内容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准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香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写下这首诗作时,陆游已是六十二岁高龄。 虽然这首诗并非通常所讲的茶诗,却也写出了“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绝妙的咏茶佳句,因此历来为嗜茗者所津津乐道。细细读来,可以惊喜地发现不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寓意深刻,这句分茶的名句,同样意境深邃,诗人一生力主恢复中原,抗击金赦,然而他的爱国...
东溪试茶录“壑源”
壑源(叶源附) 建安郡东望北苑之南山,丛然而秀,高峙数百丈,如郛郭焉。(民间所谓捍火山也)其绝顶西南下视建之地邑(民间谓之望州山)山起壑源口而西,周抱北苑之群山,迤逦南绝其尾,岿然山阜高者为壑源头,言壑源岭山自此首也。大山南北以限沙溪,其东日壑水之所出。水出山之南,东北合为建溪,壑源口者,在北苑之东北,南径数里。有僧居曰承天,有园陇北,税官山,其茶甘香特胜。近焙受水,则浑然色重,粥面无泽。道山之南,又西至于章历,章历西曰后坑,西日连焙,南口焙山,又南日新宅,又西日岭根,言北山之根也。茶多植山之阳,其土赤埴,其茶香少而黄白;岭根有流泉,清浅可涉,涉泉而南,山势回曲,东...
白居易 两碗茶
两碗茶 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今茶诗,除卢仝的《饮茶歌》外,最著名的当数白居易的《两碗茶》了: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处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当然,更不能忘记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虽不是茶诗,其著名则远胜于白居易的或任何人的任何茶诗,其中几句,读过点古诗的人,人人都能背诵出来。 弟走从军阿姨死,幕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茶与佛教禅宗介绍
茶与佛教禅宗 自古以来,寺庙与道观多藏于高山或密林中,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故历来就有所谓“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的说法。 我国最早种植茶树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寺的僧人吴理真,他将七棵茶树植于清峰,被当地人称为仙茶。大唐天宝年间,唐朝廷在此建立了唐明皇的御购茶园,“蒙山顶上茶”由此闻名天下,这是佛教与茶最早的记载了。饮茶,从科学角度讲,对人体有诸多裨益。助消化、去血脂、生津利尿等等,而茶本身的淡与雅,又为人的修身养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乃至不少地方的人,一日无茶便口中无味,生活少趣。 佛教禅宗主张静气养性,提倡坐禅。暮鼓晨钟里...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茶都云南普洱茶之乡,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时期都纷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而普洱茶又称之为“茶中之茶”。 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种饮茶习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其中,既有宫廷的华章、庙堂的雅乐,又有民...
下午茶中的四大名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
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享用下午茶时,英国人喜欢选择极品红茶,配以中国瓷器或银制茶具。所用的茶叶大多来自印度和中国。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和祁门红茶,作为世界四大名红茶,深受英国人的青睐。 阿萨姆红茶 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大吉岭红茶 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拥有高昂的身价,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以五六月份的茶品质最优。大吉...
黄山毛峰原产地发展变化介绍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12]至于黄山毛峰的传播发展,从充头源古道走向和山民交往来看,大体分三步扩展: 第一步:以充头源为起点:(1)南沿溪水而下经大源、寺坪、黄柏山、双坑口到漕溪;(2)东越麻袋头到新田10华里及瓦窑坦、横路下;(3)西翻石头岭反复过8道河到汤口7.5公里。 第二步:(1)漕溪东北进碣石、福州、小圩;南下经长圩、西坑、杨家镇、郑村至...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字,书画字。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释义】 壑源茶,宋代茶名,因产于壑源而得名。黄儒《品茶要录》:“壑源在建溪。”建溪原为河流名称,其源在浙江省,流入福建建瓯县境内。这一带山川峻美,势绝如瓯,土质肥厚,盛产茶叶。南唐保大间,因此处所产之茶气味殊美,建北苑于此,焙制茶叶进贡。北苑茶入贡,市场上买不到北苑茶。而壑源与北...
元稹《茶》以茶为题诗详解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曾任监察御史。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详解】 《唐诗纪事》载:白居易分司东都洛阳时,朋友们到会心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元稹即以茶为题,写了这首“一七体”的宝塔诗。 此诗第一句一字领句,以后二至七句,自二字起,各句递加一字,各二句,叠积起来,形如宝塔。这种诗在形式上受到很大限制,要讲究艺术美。但此诗内容...
沈括《尝茶》茶诗赏析详解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尝茶】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详解】 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述:“茶芽,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惟牙长者为上品,以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北人不识,误为品题,如雀舌、麦颗、极下材耳。” ...
黄茶文化历史发展
黄茶历史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
茶叶的历史介绍
茶叶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距今大约有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制茶饮茶。茶叶起源认为是在我国西南的四川和云南。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茶、蜜……皆纳贡之。”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也证明饮茶最早起源于西南地区。依照当时的运输条件,饮茶之地,应为产茶之地。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做《神农本草惊》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
河州人的“刮碗子”茶
我们说的河州,就是今天的甘肃临夏市。它地处古代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的交会处,在古代属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正因为如此,它在古代是个物资集散地,也是一个茶叶的集散地,我国南方的茶叶就是由这里中转而运到中亚和欧洲的。河州的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河州人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河州人将饮茶称作“刮碗子”,有句民谣说:“宁丢千军万马,碗子不能不刮。”可见饮茶已经成为河州人的特殊嗜好。让人奇怪的是,河州并不产茶,他们却每天都离不开茶。在他们的生活中,走亲访友,带点茶叶是最体面的礼物。家里来了客人,要先用茶招待。至于订婚这类大...
茶艺表演的分类介绍
各种表演,大体可分为三类: 民俗茶艺表演 取材于特定的民风、民俗、饮茶习惯,以反映民俗文化等方面为主的,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的,以茶为主体的。如“西湖茶礼”、“台湾乌龙茶茶艺表演”、“赣南擂茶”、“白族三道茶”、“青豆茶”等。 仿古茶艺表演 取材于历史资料,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大致反映历史原貌为主体的。如“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唐代宫廷茶礼”、“韩国仿古茶艺表演”。 其他茶艺表演 取材于特定的文化内容,经过艺术的提炼与加工,以反映该特定文化内涵为主体,以茶为载体的,如“禅茶表演”、“火塘茶情”、“新娘茶”。 ...
普洱府思茅茶文化的熏陶和慰藉介绍
在彩云之南的云南,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都是热门话题,说到普洱茶的起源,人们还是要关注一下普洱府的思茅。 地处滇南西部的思茅,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山间林中,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与普洱茶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思茅城,许多街道的名字都是以中国名茶命名的。在这里,茶室和茶楼星罗棋布,洋溢着悠悠的茶香,爱茶之人在这里得到了茶文化的熏陶和慰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蜒直上青藏高原,具有1800年的历史沧桑…… 思茅民间流传着一个由...
王禹偁《茶园十二韵》贡茶茶诗鉴赏
【茶园十二韵】 作者:王禹偁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余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泉鸣玉甃,开宴压瑶罇。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诏,年年奉至尊。 【释义】 蔽芾(fèi),幼小貌。《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侔(móu),相等。桐华节,指清明节。 华(huá)胥梦,泛指入梦。 阊阖(chānghé)门,天门。甃(zhòu),井壁。 【详解】 王禹偁曾任贡茶督造。此诗描绘茶园景象,以...
茶叶的利用与传播
茶和其他作物一样,从发现到利用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可能是被作为食用或药用,并逐渐演变成饮料。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5年),茶生产有了发展,茶叶还混煮羹饮作为菜食。《晏子春秋》中载:晏婴在齐景公时(公元前547—前490年)虽身为国相,但吃的除了糙米饭和三五样荤食外,都是以茶叶当菜食。至今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仍沿袭古法,有“凉拌茶菜”和“油茶”等吃法。 《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南北朝任昉的《述异记》载“巴东有真香茗,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从秦汉时代,人们较关注茶的药用功能。 茶叶是祭祀的珍品,《...
苏轼《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茶诗欣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时,通判杭州,徙知徐州、湖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立,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元祐初,迁中书舍人,寻除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哲宗绍圣后贬惠州(广东)、儋州(海南)。卒谥文忠。博通经史,工诗文、书画。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当时柔靡之风,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著有《东坡集》。 苏轼 《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
铁观音的茶文化有有哪些?
铁观音的茶文化有哪些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铁观音作为茶中的精品,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那么铁观音的茶文化有有哪些?铁观音最为有名的就是产自安溪的铁观音,茶色金黄,香味醇厚,是茶中的精品。铁观音一般都生在600米以上的高山上,茶株一般两三年为最好。安溪铁观音品格独特,香气天然清香,滋味醇厚甘鲜,外形螺旋卷曲紧结,色泽乌褐,油润,茶汤清澈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多次冲泡后,展开茶叶可见绿叶红边,茶叶茎部鲜绿,余味犹佳,故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 铁观音之美,美在能制造和谐快乐的生活氛围:泡茶时神情从容,过程连贯,显示着一种幽...
茶为友“我无老朋,朝夕惟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
魏君的朋友在QQ上挂宣言:官僚与狗,概不与谈;我的朋友魏君就在报纸上撰妙文,题目也是“官僚与狗,概不与谈”。我本来是个没什么宣言的人,谁愿意与我扯白话,我都答应跟他扯,寂寞的人、无甚人来理睬的人,还有什么可挑剔的?问题是大家都那么忙,没谁愿意且停片刻,与一个闲人来闲扯;而我又厕身官僚场,不与官僚谈,几乎无可谈。我想与官僚谈,问题又出来了,没什么官僚愿与我谈;至于狗,语言不通,我听狗话是外语,狗听我话也是外语,没共同语言,谈不拢去。前几天,有位兄弟,家养的哈巴狗生了好几只小哈巴狗,说要送我一只。回家跟老婆商量,老婆很干脆:不养!我自己都难服侍自己,还服侍他...
茶养女人嫣然之气
茶是贞的。茶可伴书,可伴琴,可伴棋,可伴羽毛画扇轻摇,但这些伴当,都在茶身之外。茶里头是不能掺物的,蔡君谟《茶录》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至是虑夺真味,始不用焉。茶是挺自信的,茶自信素面朝天而不用胭脂,也可招爱缁衣羽客与贵胄王孙以及引浆者流。韦应物说,茶性不可污。龙脑麝香,也是质本洁,但茶不愿与之合,一合也是污,茶只与水合。茶是贞的。 其实这么说话的都是男人,男人一直掌控茶茗之话语权,当然道不着女人心。女人喜欢华服,喜欢浓艳:“我喜欢浓妆艳抹,挣扎一个年轻,生活需要我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和倦容,我必须站在青年人的行列里,不知岁...
王维茶诗鉴赏“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王维 (?—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赠吴官】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 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 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 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履捞虾富春渚。 【释义】 白团,扇的一种。 缥(piǎo)囊,以淡青色丝帛制成的盛公文或书的袋子。 鲭鲊(zhēngzhǎ),淹制的青鱼。 汤饼,汤煮的面食。 挑达,往来自由貌。 草履(juē),草鞋。 富春渚(zhǔ),富春江边。 【详解】 此诗极力渲染长安客舍盛夏酷暑。“无个茗糜难御暑”,茗糜,亦称茗...
贯休《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烹茶品尝茶诗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作者:贯休 常恨烟波隔,闻名二十年。 结为清气引,来到法堂前。 薪拾纷纷叶,茶烹滴滴泉。 莫嫌来又去,天道本泠然。 【详解】 扫林间落叶,取山泉活水烹茶品尝,也有“引”人入胜的一股“清气”。秦韬玉,字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二年特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至蜀,官工部侍郎。
古代茶宴兴于唐盛于宋历史文化
茶宴,亦称茶会,兴于唐,盛于宋,而其最早见诸史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54年,山谦之在《吴兴记》里写到,“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这可能是史料里出现最早的茶宴一词。茶至唐代,日渐风行,加之有提神、消食、明目、祛邪等医疗保健功效,茶成了最为珍贵的饮料,所以,用茶宴请亲朋好友也就成了社会风尚之一种。当然,这只是上层权贵阶层的事。唐代天宝进士钱起的《与赵莒茶宴》里的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唐代侍御史李嘉祐的《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里的“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风送王孙”,唐代诗人鲍君徽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