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茶诗详解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 元稹 谢傅知怜景气新,许寻高寺望江春。 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 山茗粉含鹰嘴嫩,海榴红绽锦窠匀。 归来笑问诸从事,占得闲行有几人。 【详解】 此诗为元稹贬谪江陵府士曹参军期间所作。同期还有一诗,《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谢公愁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咏碎龙山归去号,马奔流电妓奔车。”两首诗都是描写元稹与同僚登荆州城西门外龙山游览的情景。一首写早春,一首是重阳节,但“山茗粉含鹰嘴嫩”、“茗碗寒...
普洱茶中的茶禅一味
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释道思想中,品茗意境是宁静而淡泊。云南普洱茶无论在生长、加工、饮用都十分“平常自然”,不是刻意而做作,也不因赶时髦而标新立异,是实事求是、习以为常、合乎自然的行为和规律。不呈欲望,不强求之,顺其自然,就是天地之间,苍生万物,都有其生死、运行、因果的道理。这些道理,有的是永恒性的“常道”。 永恒性的普洱茶是先天自然,而时代性的加工,也符合后天的自然。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讲得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禅一味的中国传统释家禅茶茶道,与道家茶道,同样是中华茶文文化的经典。中国的茶已在...
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茶歌》茶歌鉴赏
《西山兰若试茶歌》(唐·刘禹锡) 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确是茶史上,特别是制茶技术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值得重视。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煮﹐桐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锅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诸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
唐宋明清时期茶与茶具介绍
茶与茶具的搭配是很有讲究的,为了欣赏到最佳的湿茶、叶底、汤色,茶具需要根据茶的特性来选择。在唐宋明清时期,随着每个朝代茶叶种类、形态的不同,茶具也有相应的变化。 唐代,人们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淡红”色。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而起变化。陆羽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呈绿色。 宋代,饮茶习惯逐渐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的“白色”。宋代蔡襄特别推崇“绀黑”的建安兔毫盏。 明代,人...
书与茶,墨香与茶香
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在古代,能在文学史上留名的女子并不多,不但能留名,作品颇多且脍炙人口的更少,李清照便是其一。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的著名学者李格非(其实我并不知其人,想当时是富有盛名的吧,但在文学史上并没有读到关于他的事迹与作品,想必与当代想必,比其优秀者又有很多人。)由于受到父亲的熏陶,李清照文学修养不错,其诗词也广被流传。 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的婚姻是羡煞旁人的。在那个年代,成亲后的丈夫是个和自己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人,是上天的眷顾。二人婚后,颇具文人特质的,互相读书作诗,收藏古籍史料,鉴赏书画金石,琴瑟齐鸣,相得益彰,过得不...
中医论茶 本草典籍中记载的茶
茶,其实也是药。唐代陈藏器的不朽著作《本草拾遗》即提出“茶为万病之药”的论点;宋代食疗专著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因为茶也属本草,自然在本草类著作中被收载。到目前为止,对于首载茶的本草著作在学术界还有很大争议。 一般认为:茶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并提到有“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考”等功效。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并引有现已失传的《神农食经》的一句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似乎偏向于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论点,但由于未见原书,无法最终确认。 现在确切能看到的茶在本草类...
饮用绿茶之绿茶冲泡方法
绿茶冲泡方法 1.茶具的选用:透明度佳的玻璃杯是冲泡绿茶的首选,尤其是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细嫩的名贵绿茶。除玻璃杯外,白瓷茶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瓷茶具造型更为雅致,托在手中手感细腻,比玻璃杯更易于保温。 2.水温的控制: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在85℃左右,根据冲泡方法及茶叶品种、时节、鲜嫩程度的不同,水温可适当调整。水温太高不利于及时散热,茶汤会被闷得泛黄,口感苦涩,带熟汤之气。冲泡两次之后水温可适当提高。 3.冲泡方法:冲泡绿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上投法、中投法。上投法是一次性向茶杯中加入足量热水,待水温适度时放入茶叶。此法水温要...
清代茶馆兴盛茶馆经营内容和功能特色的不同
? ? ? 明清之际,茶馆开始兴盛,特别是清代,各种茶馆、茶肆、茶档作为百姓生活重要的活动场所,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在此既可饮茶,也可会友,书生吟诗作对,商人高谈阔论。据史料记载,到清朝末期,仅皇都北京城有规模的茶馆就达数十家,上海更多达66家。即使在乡野之间,茶馆的发展也不亚于繁华都市,特别是江南的苏浙一带,有的小镇只有居民数千家,可是茶馆却有上百家之多。 ? ? 清朝的茶馆依据经营内容和功能特色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品茗饮茶之地,饮茶兼饮食之地,还有最富特色的听书赏戏之地。除此之外,在江南乡镇,有的茶馆还兼做赌博场所,有时也充当排...
茶之诗词唱和诗介绍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 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
《茶说》是清代震钧所著《天咫偶闻》的第八卷
在清朝的历史中,对品茶进行系统论述,并发扬其精髓的著作却并不多,陆廷灿的《续茶经》虽然较为突出,不过也略嫌芜杂。而满族人震钧所作的《茶说》却是一篇相当系统的著述。 震钧(1857-1920年),清代学者,满族,姓爪尔佳氏,字在廷(亭),汉名唐晏。他出身于满族官宦世家,博学多才,擅长绘画,曾任江苏江都知县,任教于京师大学堂。他对历史掌故熟知,因此写下了《天咫偶闻》十卷,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历史文献。 《茶说》是清代震钧所著《天咫偶闻》的第八卷,震钧曾说《茶说》源自《茶经》,是有感于“煎茶之法,失传久矣”而作。《茶说》分成择器、择茶、择水、煎法...
冰岛茶文化及历史
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临沧市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对冰岛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为当地土司"版纳古茶山引入"说,一为其他地方引入说。 说起现在的冰岛,稍稍懂茶的人无人不晓。然而当年勐库戎氏戎加升建初制所的情形远非如此,冰岛地区地处偏远,路途艰险,外商很少来这儿收购茶叶,茶叶也卖不出高价,后来冰岛村坝卡...
茶的简史介绍
茶的简史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源流,若依文献来推敲,可上溯至公元前20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陆羽的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关于神农氏发现茶树的传说有二:一是神农尝百草身中70毒,正当口干舌燥,五内若焚时,忽见几片叶子飘落眼前,习惯地拾起送入口中咀嚼,其汁液苦涩,气味却芬芳,且亦有解毒之效。另一则传说是,有一天神农氏用鼎镬煮水,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色微黄,苦涩中带甘甜,喝入口中生津解渴,且提神醒脑,以神农氏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说神农时即已发现茶树,然而也只是推测的口吻,并未十分肯定...
悠然槐花炒茶 夜色清缓、云月悠然
护国寺的钟声,响起。 这是千百年不变的袅袅余音,这是荣辱不惊、笑看风云的悠然。 老北京的悠然,就弥漫在声音里:“糖葫芦哎——卖糖葫芦——”慵慵拉长的尾音在孩子们的心上荡,不需看见那一串串红彤彤的美味,只这几声叫卖,就引逗起味蕾酸酸甜甜的记忆,不自觉地咽了一口口水,向窗外眺望。 吆喝声在胡同里一波三折地漾开,正宗的京腔有着唱戏般的余韵,悠然的气氛从那余韵里弥漫开,飘飘洒洒在整个北京城里纷飞,好似初冬的一场细雪。 北京的悠然,裹挟在味道里。第一场秋雨之前,母亲便集满一篮槐花,在太阳下细细烘干,与铁观音一起翻炒。茶香与槐香荡悠悠穿过雨幕...
唐代茶史概述唐代茶叶是普遍的饮料
唐代茶叶的普及与佛事有很大的关系。唐玄宗时有一位名叫封演的进士,在《封氏见闻记》上说:“玄宗开元中,泰山灵严寺之降魔大师普及禅教,当他坐禅时,祗喝点茶。于是一般人竞相仿效,都把茶当作饮料用,遂成风俗。”因茶味甘而香,能振奋精神,当然大受欢迎。随后从山东传到唐代国都长安,而长安城内开设茶馆者,不问道俗,凡是付钱的都可以饮用;至于茶叶的来源,都从江淮一带用船车运过去,种类繁多。此外,唐文宗常请学士们进入内廷,研讨经义典籍,下令宫女准备茶饮赐予学士。由上二例可知,在唐朝,不管是朝廷文武百官,或是贩夫走卒,茶是普遍的饮料了。 事实上真正使茶由药...
金瓜贡茶收藏价值
金瓜贡茶收藏价值 无论是故宫中珍藏的旷世奇珍、还是散落民间的孤版绝版,哪一版的金瓜贡茶,都已经超越了饮料的含义,与历史、文化结缘,成了精于品茗的风雅人士品读历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载体。
醉茶
醉茶 张朝林 老校长嗜茶如命,除了工作,就捧着一个大茶缸子喝茶,茶垢子黑黢黢,和他的牙齿一个颜色。我不看好他的牙齿,总以为他黑黢黢的牙齿,是喝茶喝出来的。 一次给老校长汇报工作,老校长用玻璃杯子给我冲一杯茶,玻璃杯上冒着白雾,摇摇摆摆朝上升,屋子里弥漫开清香,直往鼻子里钻。看那玻璃杯里的茶叶,翠绿翠绿的,舒展开来,在绿盈盈的茶汤里晃悠。老校长笑容可掬地说,这是平利八仙云雾茶,接八仙仙气,吸云雾精华,香着哩。说完,将这杯茶推到我面前。 我是向来不喝茶的,在家乡,我只喝井泉水。家乡的井泉水,甜,冬暖夏凉,冬天里在井泉里舀一瓢水喝下去,温温的,甘甘的,就有...
江南四大才子也称为“吴门四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也称为“吴门四才子”,除文徵明外,还包括唐伯虎、祝枝山和徐祯卿三位,他们都生活于苏州,是才华横溢、性情洒脱的文人。 唐寅(1470-1523年),宇伯虎,又字子畏,别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美誉。唐怕虎精书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祝允明(1460-1 526年)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字希哲,号枝山,据说他右手多生一指,因而又自号枝指生。祝枝山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国。他的“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诗...
关于普洱茶的宫廷历史
关于普洱茶的宫廷历史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其妙处就在于它如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一般,历久常新,经年累月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像是一件用时光雕琢的艺术品,让人领略历史文化的“陈韵”。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中的名门贵族”——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如是说,诚如此言,盛行清宫200年的普洱贡茶则是“茶中的皇族”。 实际无需累牍,普洱茶的“贵族”之说,本就源自其身为清廷贡茶、皇族至宠时的声名远播。而今所谓普洱茶历史地位之高、文化价值之重,十之八九是清宫皇贡普洱的显赫身份所赋予的。 然,随清廷覆灭尘封至今,皇家普洱往...
讲述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
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 (一)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杜耒说茶是“寒夜客...
张又新《煎茶水记》茶诗欣赏
《煎茶水记》 ---张又新,约825年 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
薛利和《谢王介甫》茶诗茶事解析
薛利和字天益,兴化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春、潮、惠三州知府,迁升屯田员外郎。 【谢王介甫】 一路生灵陡顿贫,庙堂康济岂无人。 君王若问茶租日,请把茶租乞与人。 【详解】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提议榷茶,准备提升薛利和提举广东茶事。薛作此诗谢绝,被安排正常调任广州通判,榷茶法最后未能实行。 榷茶,即国家对茶叶的专营专卖,始于唐代,但推行不到两个月便夭折了。宋朝榷茶盛行。整个宋朝,除仁宗嘉祐四年(1059)至徽宗靖国元年(1101),实行过短期的通商法以外,基本上都是实行榷茶。榷茶无疑是一种严酷剥削方式,但通商法的剥削程度亦不下于榷茶。我国茶叶专卖制...
唐诗里的酒,唐诗里的茶,唐诗里的快意人生
唐诗里的酒,唐诗里的茶,唐诗里的快意人生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而酒是诗人的最爱,用“诗酒人生”来形容唐朝文人的生活十分贴切。“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三杯传草圣”的张旭,甚至“诗圣”杜甫等一大批当时的文化名流都是无酒不欢的性情中人。据说杜甫的饮酒诗占他诗歌总量的百分之二十,比李白都多。 唐人写诗,可谓是“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流露着潇洒随性;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宁愿典当衣服也要每天饮酒;孟浩然“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可见饮酒赋诗已成为唐朝文人聚会的一种风雅爱好。 ...
黄金桂传说
黄金桂(又名黄旦) ,无性系品种。黄旦的由来有两种传说:其一,相传,清咸丰古年(1860)安溪罗岩灶坑村(今虎邱乡美庄村),有个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当地风俗,结婚一个月,新娘回娘家“对月换花”,返回婆家时,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带青”(即植物幼苗),以象征世代相传,子孙兴旺。王氏“带青”之物,即为两株小茶苗,种在祖祠旁园地里。经夫妻双双培育,长得枝繁叶茂。采制成茶,色如“黄金”,奇香似“桂”,左邻右舍争相品尝,啧啧称赞,特以王淡名字谐音命名为黄旦。 后来,茶商林金泰将黄旦运销东南亚各国,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提高黄旦的身价,并根据黄旦...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的龙虎斗茶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族,喜欢饮茶,他们喜欢饮用的茶有盐巴茶、糖茶、油茶,还有一种叫做龙虎斗的茶。 其中,龙虎斗最有代表性。在纳西族语里称龙虎斗为“阿吉勒烤”。所谓龙虎斗,就是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盛有白酒的茶盅里,会发出声响,故而称作龙虎斗。这是一种由茶与酒相融合的一种带有酒味的茶汤,冲泡方法也较为简单。首先,是准备两个陶罐。一个陶罐用于盛水,将水烧开、煮沸。另一个陶罐用于烤茶,在陶罐里加入适量的茶叶,放在火塘上边转动,边烘烤,等到茶叶被烤出焦香气味时,就将煮水陶罐里的水倒进烤茶陶罐,再闷煮几分钟。其次,是在茶盅里倒上半盅白酒,再将煮...
宜宾早茶历史文化
在宜宾,茶树漫山遍野,茶歌也贯穿采茶人的生活。每到茶叶采摘季,漫步于宜宾各区县的茶山头,总能听到淳朴的茶农们自编自唱的采茶歌,他们寄情于茶,喻茶感事,让人透过歌声,就能感受到他们丰收的喜悦。 宜宾现存有100多首(个)茶歌、茶谚、茶传说,是宜宾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们流于口传,曾在各区县农村流行,多为采茶人即兴演唱。 茶歌有《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广茶》等,内容有如屏山的《儿茶歌》:“侧儿根满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屋头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盘菜,几根根……”还有...